近年来,我市锚定智能化建设方向,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原则,持续推动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驱动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在神东煤炭集团寸草塔煤矿井下,以往需要人工密集作业的薄煤层工作面,如今已实现常态化无人生产。在这个平均采高仅1.3米的特殊煤层中,“采煤工艺编辑+截割模板”远程智能操控技术大显身手,单班割煤刀数从过去的4至5刀大幅提升到12刀,生产效率实现显著提升。
在地面智能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通过集成三维地质系统和大数据平台,便可精准操控井下设备,远程完成支架拉移、调平、调直等精细化作业。寸草塔煤矿机电副矿长王高伟说:“目前,矿井的煤炭资源回收率提升了3%,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无人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更为行业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在国家能源集团新街二井,自动巡检机器人已投入应用。在井区的冻结站集控室内,工作人员动动指尖即可调度自动巡检机器人。单台机器人可完成700平方米区域的巡检,实时监测温度、压力等关键数据,通过智能平台实现故障诊断与预警。新街二井冻结项目部技术经理王鹤齐说:“巡检机器人的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故障发现和处理效率比人工提高70%至80%。”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原则,扎实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印发《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关于做好2025年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全市煤矿智能化建设 促进煤炭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明确任务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现场调研督导,按月调度建设进展,督促煤矿企业加快智能化建设进度。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5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11处,露天煤矿应用无人驾驶车辆达到195台,建成9座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智能化煤矿涵盖产能达7.4亿吨/年,约占全市在产产能的87%,占全自治区在产能的60%。其中,28座煤矿达到中级智能化水平,智能化建设由“量的积累”稳步迈向“质的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锚定智能化建设方向,以打造智慧矿山为核心抓手,推动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为传统煤炭产业转型树起标杆、探索路径。
(鄂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