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鄂尔多斯:以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9日 09:12:46
|

近日,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交流专场活动在云南省临沧市举行。鄂尔多斯市从科学治理拦沙入黄、科技赋能“双碳”目标、创新引领绿色转型等方面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

“科技兴蒙”是科技部全面支持内蒙古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内蒙古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具体行动。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主战场,近年来,鄂尔多斯持续获得自治区重点支持,立项实施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项目78项,下达科技专项资金5.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3.6亿元,形成了从前沿关键技术创新到成果孵化转化,再到绿色产业示范的完整创新链条,一批高端、智能、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加速成型、示范推广,走出了一条荒漠化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系统治沙,筑牢黄河生态屏障

“十大孔兑”位于黄河流域鄂尔多斯段,是直接汇入黄河的十条并行支流,多年平均输沙量高达2700万吨,约占全国入黄泥沙总量的十分之一。

“五梁、三沙、二分滩,南山、中沙、北平原”,这句在鄂尔多斯流传已久的俗语,生动描述了“十大孔兑”流域沟壑纵横、水少沙多的薄弱生态。大量泥沙涌入黄河,导致河道淤堵,严重威胁黄河安澜,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生存危机。

近年来,鄂尔多斯选择与沙战、把水留,统筹推进“十大孔兑”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工程治沙,强化科技治沙,由单纯的“治沙”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在上游孔兑丘陵沟壑区采取“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在中游库布其沙漠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模式;在下游黄河冲积平原采取“稳槽固滩”的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依托“科技兴蒙”行动,鄂尔多斯针对“十大孔兑”综合治理领域立项实施“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项目”10项,研发植被提质增效、泥沙阻控、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等关键技术,今年在黑赖沟布局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河‘几字弯’沙漠入河区系统治理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项目,集成“水、沙、种、养、能”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着力解决黄河“几字弯”需水量及外调水量、植被恢复潜力等难题,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示范区,为建设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经过治理,“十大孔兑”入黄泥沙量已由年均2700万吨降至400万吨,水土保持率由35%提升至61%,综合治理度由18.3%提高至32.8%。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沙地林果、中草药材、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矿区生态修复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长期面临矿区生态修复难题。鄂尔多斯积极响应“双碳”战略,部署“黄河流域露天矿区多层级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系统开展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发推广生态系统固碳和复垦关键技术。

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今日的鄂尔多斯准能生态示范区,山青水绿、民丰物阜、产业多元。累计复垦绿化9.8万亩,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升至80%以上,年减少二氧化碳31.5万吨,形成约2000万元/年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储备。

通过实施“生态+农业、牧业、林果、文旅、研学”等多元产业模式,准能生态示范区建成8个生态功能示范区,形成春赏杏花、夏采蔬果、秋拾彩叶、冬戏冰雪的特色生态产业链,带动辐射上万人就业,年人均增收4.2万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先后获评“国家矿山公园”“中国最美矿山”等荣誉,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是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和示范基地之一。

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绿色转型

聚氯乙烯(PVC)是最重要的高分子基础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建筑、军工、交通等领域,在世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年,中国PVC产能占全球比重约50%,且80%的PVC产能采用电石法生产工艺。

鄂尔多斯市2022年立项实施的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项目之一——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无汞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化应用研究项目,在全球率先实现聚氯乙烯(PVC)无汞化生产稳定运行,填补了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的行业空白,建成全球首家电石法PVC无汞生产示范工厂,获批生态环境部“中国首张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无汞排放认证”,为我国履行联合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贡献实践样板和标杆示范。

近年来,鄂尔多斯以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强投入、育新质,全力抓重大、抓尖端、抓融合、抓改革、抓生态,攻克了α-制烯烃、柠条密植改良、“三柳护岸”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零碳机场”、光伏+荒漠化治理方案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以科技之力助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速焕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鄂尔多斯模式”“中国方案”。

(李欢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