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旗:以多元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18:23:08
|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紧扣主线任务,通过创新青少年交流、深化文旅融合、推动群众互嵌发展,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民族团结实践体系,让各族群众在情感共鸣中凝聚共识,在文化互鉴中增进认同,在发展共赢中夯实根基。

以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为纽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各族青少年的心田。以“小螺蛳”遇上“小炒米”活动为载体,打破传统模式,以“双向奔赴”的互动设计激发参与热情,从蒙古族的哈达迎宾到壮族歌圩的嘹亮山歌,从草原上的策马扬鞭到壮乡的五色糯米饭制作,每一项活动都旨在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知。依托“长江水遇见草原风”主题研学线路,伊金霍洛旗高三毕业生与上海交大毕业生联合开展青少年实践交流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纪录片《加油吧!464》生动记录了120名青海省的蒙古族学生在伊金霍洛旗的求学经历,发出“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由衷告白,以青春实践深刻诠释“三个离不开”的时代内涵。

通过品牌打造、资源联动、业态创新,让民族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活力。札萨克画家村以“艺术+文旅”模式激活乡村资源,以“白色的芨芨滩”为底色,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与艺术创作深度交融,搭建起集创作、交流、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平台,16位油画名家化身“荣誉村民”,让草原风光、非遗元素成为画布上的鲜活符号。以全国“村歌嘹亮”展演为舞台,掀起全民参与的文化热潮,48支代表队共同谱写文旅融合、美美与共的华彩篇章。

以“空间互嵌、经济互融、情感互通”为路径,推动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深度交融,构建起“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格局。“暖城·重庆村”作为跨省文旅标杆项目,创新发展银龄经济,吸引重庆退休老人前来旅居养老,与本地蒙古族老人结成“互助对子”,将重庆的山城文化与本地的草原风情巧妙融合。在札萨克镇乌磴柴达木村,游客既能品尝重庆火锅与蒙古奶茶的“鸳鸯宴”,又能参与“川江号子对唱蒙古长调”的互动表演。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设有“长江—草原”主题展厅,通过实景沙盘展示两地地形地貌,用全息投影再现“茶马互市”历史场景。2025年夏季,日均接待重庆游客超500人,带动周边120户村民参与经营。(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