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321上链接,直播间的朋友们抓紧时间下单!”在乌审旗呼勒岱嘎查内蒙古牧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酵型牛奶黄油,乳酪干(酸酪丹),乳清饮料,乳酪饮品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这是企业负责人傲特更脑日布的“直播间”,他正以生产线为背景,风趣地推销着自己的产品。
鄂尔多斯传统奶制品产业化联合体理事长、全国乡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德国红点设计奖得主、内蒙古标准化专家库成员、乌审旗“乌审英才”称号获得者……这个有着众多头衔的“90后”身上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劲儿,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
傲特更脑日布的学习经历,似乎与农牧业“八竿子打不着边”。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来去瑞典留学了一年,之后去上海徐工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作,做设计师。这份看似清晰且前景广阔的职业轨迹,对傲特更脑日布来说却总感觉少点什么。
他的创业路,是偶然中带着的必然。在2015年的十一假期期间,他回乌审旗看望父母,母亲特意准备了许多他爱吃的奶食品。临走时,母亲意味深长地说:“以后我们老了,做不动了,你吃不到这些奶食品怎么办?”当时他就想,是啊,这么好吃的奶食品,以后如果没人做了,吃不到了怎么办?这偶然的一次对话,为以后的必然埋下了伏笔。
母亲的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傲特更脑日布的心里漾开了层层涟漪。从设计行业转向奶食品生产是否可行?他并未贸然决定。回到上海后,他开始利用午休时间泡在图书馆,翻阅关于食品工程、传统工艺保护的书籍。那段时间,他的手机相册里的设计图渐渐被奶食品的照片取代,在他的脑海里,一场关于传统奶食的“创新的迁徙”,已经悄然酝酿。
2016年,傲特更脑日布决心放弃城市里的高薪职位,带着满脑子的创业想法和对家乡的滚烫热爱,毅然踏上归乡的路。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他不仅面临厂房选址没着落、投资资金没落实等情况,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然而,乌审旗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似乎对怀揣创业梦想的傲特更脑日布格外眷顾。正当他为这些难题愁眉不展、四处奔波却收效甚微时,图克镇党委向他伸出了援手。图克镇党委在了解到他想通过现代化工艺让传统奶食品被更多人熟知的创业想法,以及目前面临缺场地、缺资金、缺人才的窘迫情况后,主动为他协调了7200平方米厂房作为生产运营基地,并提供10万元的启动资金,解了傲特更脑日布的燃眉之急。
有了场地和启动资金,傲特更脑日布像加满了油的引擎,立刻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备中。2016年4月份注册成立了内蒙古牧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并将之前积累的工业设计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中,开始马不停蹄地推进生产线的规划与建设。
“现在看到的这一套全自动乳清分流设备,是我们自主研发设计的,经过数千次实验,现在可以满负荷运作,保障产品稳定生产。”望着高效运转的奶制品生产线,傲特更脑日布感慨道,当初研发这套设备时,可没少费功夫。传统的乳清处理全靠人工,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误差,影响产品质量。他便想着设计一套能自动分流乳清的设备,可这对于跨界创业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自主研发的牛奶制黄油,奶酪和乳清分流机可以实现日均12吨的稳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鄂尔多斯地区特色奶制品无工业化生产线的空白,进一步扩大地域特色奶制品的市场体量。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他的追风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公司走上运营正轨后,人才短缺、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接踵而至。傲特更脑日布虽早有心理准备,但最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优质原生态奶源。为了找到优质奶源,傲特更脑日布走遍全市大大小小的奶站,最后决心在当地培养奶牛,牵头建立了全市首家“鄂尔多斯传统奶制品产业化联合体”。此外,针对奶源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图克镇党委经过多次与相关专家实地研判后,最终通过协调上级部门使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0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了148头乳质优厚的娟姗奶牛,既改善了“联合体”牧户奶牛品种,又解决了原生态奶源短缺问题和奶源质量问题。
享其果念其根,饮水思源铭记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傲特更脑日布深知饮水思源的道理:“建立了‘联合体’之后,我们不仅高于市场价收购本地牧户牛奶及出栏牛羊肉,牧名食品加工厂2018年建成运行后,还优先雇佣周边有能力的农牧民到工厂工作,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农牧民提供免费就业培训,有效为当地农牧民解决了就业难题。”
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牧户”的模式,内蒙古牧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奶制品年产可达1000吨以上,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通过收购奶源带动周边牧户34户,实现增收260万元。
如今,在傲特更脑日布细心操持下,内蒙古牧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步入了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行列,不仅拥有6条标准化生产线,娟姗奶牛也从最开始的148头扩大到了280头,建起了自有奶源基地,产品流水线及生产工艺得到大幅优化提升,研发出的以鲜奶为原料的乳清、乳酪饮料等新型生态牧区奶食品,通过线上线下各平台,各类奶制品远销海内外市场……
2025年,傲特更脑日布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他表示:“大家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不看好变成了现在的大力支持,都希望我能够把这项事业做优做强,从而保护好传统文化、传承好传统手工艺。我也必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继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牧民增收致富和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一个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充满创新思维的业界精英,到一个回归牧区,回归家乡的创业者;从一个拥有广阔前途的设计师,到一个规模庞大产业链完备的龙头企业负责人,这位90后创业青年的奋斗经历,犹如一部励志小说:青春、精彩、丰盈。
在现代化与传统碰撞的十字路口,傲特更脑日布证明,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用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乡村振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用产业联结起每个牧民的幸福未来。如今,这个过去人们口中的“牧二代”,正带领家乡的农牧民,将致富增收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这片承载着奶香的草原,正在见证着新一代领航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