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鄂尔多斯高原热浪灼人,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实训楼内却涌动着更炽热的激情。机电工程系学生杨宏飞戴着AR眼镜,全神贯注调试光伏板智能巡检机器人,汗珠滚落,笑意飞扬:“入学就进‘订单班’,毕业直通名企,咱这技术是实打实的‘年薪敲门砖’!”
十米开外,教师高锡光正指着“校中厂”生产线讲解故障排查。这一幕,正是学院以“党建红”铸魂、“生态绿”赋能、“职教新势力”破局的生动缩影——96.38%就业率、60.2%毕业生扎根鄂尔多斯、403家名企共建50个实训基地,一组硬核数据宣告着北疆职教高校的崛起。
党建红:红色引擎点燃职教新赛道
“比技能争一流,党员必须打头阵!”去年全国机器人大赛备战关键期,机电工程系党员教师刘青在实训室熬到凌晨三点,捧着泡面盯数据的背影,点燃了冲锋号角。
这支“红色先锋队”最终斩获“一带一路”国际赛铜奖等4项国家级奖牌,其动力之源正是学院独创的“三三制”党建模式:
——“暖基础”强根基:开展“比基础争优秀、比作为争奉献、比技能争一流”活动,创建坚强堡垒支部11个,组建7支技能大赛党员攻坚队;
——“暖担当”树标杆:设立党员科研示范岗15个、教学示范岗22个,带动师生2024年勇夺省部级以上技能奖项22项;
——“暖服务”融血脉:将思政课堂搬到治沙一线——在乌审旗巴图湾小镇博物馆,学生轻抚百年治沙犁具,思政教师王东用VR技术带学生“走进”延安窑洞。生态学子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北疆答卷。
生态工程系师生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在生态建设一线
党建“软实力”化作发展“硬支撑”。“把论文写在草原上,把信仰种进心坎里。”思政教师在黄河生态廊道沙柳丛中讲述“三北精神”,让“北疆先锋 生态暖城”党建品牌扎根大地。
三尺讲台前坚守十五年,精密机床旁淬炼七载——数控专业教师祁欣对“精度”的执着,正是学院人才强校战略的缩影。为了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学院打出“引育并举”组合拳:
机电工程系学生实训
——引凤筑巢:实施“银龄计划”引进大国工匠,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导师,学院现拥有438名在编教职工,其中博士21人,硕士18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升至61.76%。
——育木成林: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共建虚拟教研室,选派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实施“青蓝工程”年培训教师超110人次。
——平台赋能:建成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获批市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5支,“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增至12人。近年来,获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9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95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7项,是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师资裂变催生教学质变。在“生态修复虚拟仿真”智慧教室,教师轻点屏幕,草原修复微观过程立体呈现——这套整合6大模块的“神经中枢”,支撑9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活页式教材和数字教材10余门。
竞技舞台验证真才实学。仅在2024年,学院师生在全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园林园艺专业学生参加花艺比赛
含“能”量强的师资不仅是学生技能成长的“点金手”,还以科普服务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为社会常态化开展"科普+科技+服务"工作。学院教师被聘为科技特派员8名、科技副总2名,科学副校长、校外专家14名,职业教育志愿服务数量超过200人次/年,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职教新势力:课堂到“年薪岗”的零距离跃迁
“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020届毕业生苏丽洁上岗仅用三个月就独立操作设备,如今已晋升副主值。
她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学院产教深度融合的硬核逻辑:
空中乘务专业师生在进行实训
——专业锚定产业脉搏。近三年,果断停招6个脱离产业需求的专业,新增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食品检验检测等8个特色专业。目前,26个专业中22个精准匹配地方产业,契合度高达84.62%。动物医学(国家级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等王牌专业,吸引牧医类、农学类自治区生源比例达11.52%和9.35%。
——校企合作共生共长。与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等11家新能源企业开设“订单班”,年输送人才600余人;将鄂尔多斯电冶集团真实生产线搬进校园打造“校中厂”;设26个“冠名订单班”,累计为企业定向培养优秀人才2410人,60余名订单班毕业生已晋升并实现“年薪”梦想。2025年春季双选会吸引83家企业提供1863个岗位,402名学生现场达成意向。
——本土人才反哺“暖城”。贯通培养拓宽出路:与10所中职学校开展“3+2”培养,专升本录取率提升至22.8%;五育融合塑人才:开设剪纸、蒙古族刺绣等非遗课程,劳动教育生态园实施“一生一技能”计划;精准输送强支撑:依托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学院,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环境工程师生参与12项黄河流域治理项目,盐碱地改良技术惠及3个旗县。
生态工程系学生在上实验课
十年悉心砺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化作照亮无数年轻人前行的灯塔;十年创新精进,“品德立心、知识立身、技能立业”的校训,成为助力青春远航的风帆。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是2014年经自治区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院紧扣区域发展脉搏,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引擎,在专业建设、教学创新、科技赋能、师资培育、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成为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摇篮。
未来已来,向北开放。
学院全景鸟瞰规划图
随着6.73亿元扩建工程启动,学院“十五五”蓝图已然展开:2030年建成全日制在校生万人规模职业院校,推动环境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升格本科。加入“向北开放职教联盟”后,学院启动与白俄罗斯、蒙古国院校人才培养和校际合作办学,正谋划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开展“3+2+1”(大专-本科-硕士)贯通培养,为学子打开国际通道。
从被视作“无奈选择”到成为“梦想摇篮”,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以96.38%就业率、60.7%升本率、1022亩4A景区生态校园的实绩,重塑社会对职教的认知。正如学院党委书记王学志所言:“我们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线上!”在这片北疆热土上,一条“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筑基、“职教新势力”腾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向着辽阔天地奋力延伸。
学院学生参加2024年自治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捧回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