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拉特旗工业街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带民族工作、民族工作促党建”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重点任务,突出“融”的导向,“嵌”的基础,打造“同心向暖·花开工业”民族品牌,将民族工作有机融入基层治理,加快构建开放包容、融荣共居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开创了多民族聚居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生动鲜活的新局面。
同心共建,夯实“共同体”根基。工业街道将党组织为轴心构建协同网络,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等为载体,突出“线上+线下”“集中教育+日常自学”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相关民族知识,促进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实施党群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搭建“1+4+N”教育实践平台,依托1个教育实践所、4个社区教育实践站、公园、广场等N个教育实践点,构建集红色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为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体系。指导社区创新打造“启智润心 全育召北”“悦动共享 多彩石化”“睦邻善治 兴盛如园”“同心同行 逐梦北大”等特色品牌,设立“红石榴家园”矛盾纠纷调解室,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讲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同心共学,凝聚“同奋进”共识。工业街道根据不同群体精准开展宣传教育,定制党员干部“功夫餐”、青少年“营养餐”、中年“精致餐”、老年“养生餐”等宣教套餐。党员干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主题党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基层治理实践,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内容30余次,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依托“石榴籽”宣讲队,先后组织开展文化体验活动40余场次,增进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设社区夜校,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学知识、涨技能、增本领。课程包括:家风家训、公共安全教育、走秀、茶艺、木工体验等内容,目前已开展15期培训。同时,结合居民需求,依托“我们的节日”,举办百家宴暨邻里节、社区运动会等互动体验活动56场;深入开展“谈变化、晒幸福”居民“话”里的新生活居民茶话会。街道开展敬老集体生日宴等活动80余场次,激活老年群体“银发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16场,真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爱心托管班“托”起多彩假期。
同心共事,绘制“互嵌式”治理网络。充分发挥4个社区党组织政治优势和420名党员示范作用,建立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下级党组织制度,实现三级协同联动、全域一体推进。将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按10户-30户左右划分细化微网格,划分46个基础网格,311个微网格,创新构建“1+3+N”微网格服务体系,将服务切实送到居民家门口。组建“党员+物业+居民”三方议事会,定期公示物业服务整改台账,开通24小时党员服务热线,开展“周末便民服务日”,解决高空抛物、停车纠纷等高频问题,提升党建引领服务能力。
网格员上门帮办代办,送上清洗好的衣物。
同心共乐,构筑“一家亲”纽带。在网格内设立“流动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心理指导、助老爱幼、低保申请代办、慢性病用药登记等服务,以服务零距离促进各族居民群众幸福无时差。邀请辖区内退休干部、老党员、法律工作者和代表人士等组建“石榴籽”矛盾调解室,不断深化“一体三化”工作法,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提升,为各族群众创造更舒适的美好家园。。设立街道就业服务站,组织开办刺绣、泥塑、编织等订单式培训班。通过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对接,推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各族群众和谐融居的乐土。
一顿热乎饭,守护幸福养老“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