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东胜区铜川镇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文化盛宴在此上演。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东胜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铜川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承办的“文明追思忆先辈 清明时节话传承”主题活动,通过“移风易俗展演+非遗体验+便民服务”的多维形式,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吸引百余名市民群众沉浸式参与。
“揉面时要三翻四摔,这样做出的青团才会 Q 弹不黏牙。”在非遗体验区,面塑讲师郭鑫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案板前的市民们专注模仿。市民陈女士感叹:“过去只知道青团好吃,今天才明白传统工艺有多讲究。”在剪纸区,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小红老师带领大家剪出惟妙惟肖的哪吒、金蛇等形象,一张张红纸在老师精巧的手法下,仿佛赋予了无限生命。据统计,现场制作发放了500余个青团、纸鸢、艾草捶等文化手作。
主舞台上,东胜区五完小分校塔拉壕小学的孩子们正在精彩的表演,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朗诵声响起,台下不少观众湿了眼眶;移风易俗三句半用方言俚语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却在笑声中记住了“厚养薄葬新风尚”的道理。移风易俗知识讲座环节,东胜区民政局专家用“活案例+金点子”的方式,生动解读了殡葬改革政策。“以前觉得厚葬才是尽孝,现在明白生前多陪伴比啥都强!”听完讲座的刘大叔不住点头。
长卷绘画区,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清明故事”,一副流动的文化长卷跃然纸上。
文明服务集市成了最热闹的“春日市集”。“在家门口就能量血压,这服务太贴心了!”义诊区李大爷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活动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市民刘女士带着家人体验完所有项目后点赞。
市文明办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打造“我们的节日”特色文明品牌,通过“文化+科技”“传统+创新”“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走”起来,走到群众日常生活中,为文明城市建设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