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助力 治沙植绿再提速

作者:王文轩 杭锦旗融媒体记者:折伊琳 戈浩宇 来源: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16:06:19
|

在“三北”工程六期S215穿沙公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柠条种植现场,4台牵引式播种机轰鸣着前行,铁犁深深切入土地,松土一米多宽,新露的土壤呈现出深沉的红色,坐在播种机后特制架子上的工人,拿起一株株柠条苗,将根部放入翻起的土壤中。随着播种机的缓缓行进,这些柠条苗被稳稳地栽种在土壤里。

“以前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每人每天种4亩左右的柠条,自从用上了机械种植,现在我们4台车一天内可以完成近1000亩柠条的种植任务。”施工队负责人刘少东说道。

刘少东渐渐发现,人工种植耗时耗力,效率太低,怎样提高效率成了他心头的一件大事。

“我那段时间经常琢磨,还去其他地方参观学习,研究别人改良的机器。一开始,我照着人家的样子改造,后来就结合咱们当地的地形地貌、种植品种等特点,改装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机器。”刘少东说。

2023年8月,杭锦旗黄河“几字弯”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其沙漠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提出“以科技引领治沙”理念。刘少东抓住契机,当年便承接并实施6万多亩人工造林任务。2024年,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顺利完成了5万多亩的种植任务,验收合格率达100%。不仅如此,他还带动周边农牧民投身防沙治沙工作,让大家在治沙的同时增加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走出一条“治沙致富两不误”的新路子。

今年3月,以“三北”工程六期为代表的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刘少东发明的牵引播种机,在广袤沙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装备新技术不断涌现,正为“三北”工程建设持续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实践证明,采用合适的机械作业替代传统人海战术,是提升治沙效率、推动治沙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