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南部、素有自治区“西南大门”之称,地处蒙陕宁交界处。随着气温渐暖,毛乌素沙地腹地正在铺开的网格逐渐成片,宛如大地的新衣,勾勒出崭新的生机轮廓。
近日,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巴音希里嘎查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项目现场,70余名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铺设平铺式沙柳沙障,为即将到来的春季造林做准备。“平铺式沙障采用沙柳枝条纵横交叠固定沙丘,既能快速遏制流沙移动,又为后续种植杨柴、沙柳等耐旱固沙植物创造稳定环境。每亩沙地需要0.4吨沙柳,我们采用平茬下来的沙柳就地取材,有效降低了治沙成本。”市三北推进中心工作人员包龙山介绍。
“2月中旬,鄂尔多斯市三北推进中心赴项目区召开了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项目春季造林动员部署会,林草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我们施工企业进行了培训,并且通过深入交流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物资、科技、人力等要素保障有助于我们降本提质增效,也让我们实施项目底气更足。”当地施工队负责人苏和介绍。“元宵节过后,工人陆续进场,我们赶在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就是要抢抓解冻前的关键期,目前正在以日均铺设沙障超200亩的速度加速推进,尽快完成沙障铺设,化冻即行动,争取抢种春季的第一株沙柳,为歼灭毛乌素沙地做贡献。”
该公司今年承包了12000亩沙化土地治理,通过“以工代赈”吸纳了50%以上本地劳动力,30余名城川镇农牧民经过岗前培训,熟练掌握了沙障铺设、苗木栽种等技术,提高了专业化水平,日收入达200元以上,形成了“治沙增收—技能提升—长效参与”的良性循环。“以前春季闲在家等待农忙时间到来,现在既能挣工资,又学了治沙手艺,还能为治理周边生态环境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参与施工的牧民都布兴吉雅表示。作为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体系的重要节点,鄂托克前旗组织动员35家合作社、1.2万人次农牧民参与以工代赈防沙治沙任务,帮助低收入群体就业,实现治沙与群众增收双赢。
深入开展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对于打好黄河“几字弯”整体战、协同战具有标志性、引领性作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鄂尔多斯市坚持全地域协同治理,全面完成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蒙陕、蒙宁界防风阻沙带建设,治理裸露沙地35.5万亩,打造“三北”地区跨省域协同治理示范工程。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将统筹推进“一廊多点”风电光伏项目、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标志性项目,全力堵风口、治沙丘、建屏障,歼灭境内毛乌素沙地尚存需治理裸露沙地。鄂托克旗力争年内率先实现裸露沙地全部治理,取得打赢“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突破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