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鄂旗:绿进沙退 筑牢生态屏障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9日 17:19:06
|

2024年,鄂托克旗聚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重点项目、毛乌素沙地上下风口治理和西部荒漠草原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切实增强植绿护绿管绿用绿内生动力,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近期,笔者在鄂托克旗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分装柠条,履带式机械车将分装好的柠条苗运往不远处的沙坡进行“柠条开沟种植”,一株株柠条苗在沙沟中挺立,组成一条条防沙阻沙的“活体沙障”。

从人工治沙到机械治沙,从因地制宜到就近取材,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无不展现着治沙人的智慧,显示着科技的力量。一直以来,鄂托克旗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向“新”而行、科技“突围”,因地制宜推进治沙体制机制创新,在活体沙障成活率等方面探索出新模式。

“当前,沙化土地治理所采用的是‘柠条开沟种植’等沙地治理技术,这一技术可让苗木成活率预计提高10%—15%。创新推广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种植技术,结合保水剂和生根粉的使用,为干旱地区提高种苗成活率近30%,保障了苗木的一次性成活,有效解决了干旱沙区缺水、短肥、成活率低等技术难题。”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站站长田彦军说。

在多年防沙治沙实践中,鄂托克旗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总结探索出“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鄂托克旗从2020年开始试行“先建后补”管理模式,即农牧民先期自筹种植,后期由嘎查村、苏木镇、第三方机构共同组织验收,柠条种植成活率达到70%以上,就按4:3:3的比例分三年给农牧民支付补贴。哈马日格太嘎查牧民冯来云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我今年种了240多亩柠条,种植成本27万余元,今天验收成活率达到了76%,第一批补助能拿到34万元左右。‘先建后补’模式很好,能恢复草场,也能拿到补助。”冯来云说。

从2020年试行到2023年全面推行,鄂托克旗以“先建后补”模式种植柠条64.18万亩,占2019年以来柠条种植总面积的88.7%。通过“先建后补”,涌现出了一大批“林草种植合作社”“家庭草场”“种植大户”等新型林草生态建设群体。

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截至目前,鄂托克旗争取上级投资12.665亿元,落实2024年度投资7.97亿元,累计完成年度工程建设任务382万亩。

绿色是希望的颜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面向未来,鄂托克旗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荒漠化和沙化综合防治,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鄂托克力量。

(赵继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