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动力

作者: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边东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布赫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3日 09:06:0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做出系统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城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印发《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锚定“起跑就领先”目标,谋篇布局科技突围工程,着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突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我市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跻身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城市。2023年,全社会R&D投入实现53.2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R&D经费增速跑赢GDP增速;对全区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居全区首位。2024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预算12.32亿元(较2023年增长25.7%),建立了财政科技资金“直通车”机制,护航科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我市氢能领域纳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重点点位,获批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氢能领域项目6项、资金支持7200万元。2024年,重点聚焦鄂尔多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提供核心资源和基础保障。出台《关于支持鄂尔多斯实验室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对鄂尔多斯实验室采取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的管理,在资金保障上给予稳定充足的财政支持,在体制机制上赋予人才管理、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职称评定、成果转化充分自主权,在运行支持上提供科研设备、科技研发、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办公生活等全方位保障。二、加快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以“精简、整合、优化”方式,全面完善科技计划体系,形成科技计划引导与政府创新政策普惠性支持的联动机制。创新科技重大项目组织形式,在全区率先实施“揭榜挂帅”制,实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创新联合体破题”的新型项目组织模式,聚焦“四个世界级”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目前,我市共组织实施各级“揭榜挂帅”项目21项,累计支持研发资金近1.7亿元。优化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坚持目标、问题、需求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科学问题,面向全社会征集研发需求,科学编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主动融入国家、自治区创新布局,建立国家、自治区科技重大项目承接机制,对获批国家科技项目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在我市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示范的,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对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需要配套经费的,给予足额配套。

三、深化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改革。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改革,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出台《改革完善市本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鄂尔多斯市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一方面,大力度、全领域下放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权限,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充分授权,为科研工作“减负松绑”,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强化财政科技资金使用质效,全面开展绩效评价,突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科研信用承诺制度,对各类科技财政奖补资金申报主体开展诚信审查和结果应用。

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完成人(团队)科技成果所有权或10年长期使用权,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允许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投入科技型企业,允许设立企业性质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我市在全区率先出台《鄂尔多斯市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中试项目遴选、入驻、运行和监管等内容,提出中试项目受理权限下放中试基地运营单位及所在园区、鼓励环评“打捆”评价、实行安评存档备查等措施,大幅缩减审批流程,推动中试项目在中试基地内实现快进快出,助力科研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产业化”。

五、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市委书记、市长高位顶格推动,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与清华、北大、矿大、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建立持久务实合作机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落地。围绕“四个世界级”产业发展,组建成立全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平台,与大连化物所合作共建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对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重点科研机构,探索建立高效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均为不定规格、不定编制、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的事业单位,实行以理事会(领导小组)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人事、财务、科研组织等自主权,建立科学绩效评估体系,完善“一院一策”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重大创新平台运行产出效率。

六、创新高端人才招引机制。积极推动院士专家和重大科研平台同招、同建、同引,通过布局打造高能级研发体系,引进以院士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顶尖人才团队,支持开展联合攻关、梯级研发,坚持技术引领、示范先行和成果导向,注重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从“1”到“N”的多维多级应用,全方位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引进金之钧、武强、李根生、朴哲范4位院士,聘请21位院士为鄂尔多斯市政府特聘科技顾问,建成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邀请院士及国内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组成市属重点新型研发机构学术委员会,为我市开展学术活动提供决策咨询,进一步为我市集聚了高端人才,扩大了院士“朋友圈”。打造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和北京、深圳、上海、雄安人才科创飞地矩阵,链接全国高端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