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上级部门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构建“334”工作模式,创新推动“乡村著名行动”高质高效开展,为全市乡村振兴添力赋能。
规范命名设标,提升地名便民服务水平
聚焦“规范地名命名”。杭锦旗作为民政部“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国家级试点地区,形成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地名共享工作机制。全市规范乡村道路命名14条、整治不规范地名37条、新命名道路35条。随着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全市乡村旅游产业显著提升。
聚焦“地名设标立标”。组织召开“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会议,将“乡村著名行动”纳入202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统筹考虑,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市设置乡村居民点地名标牌934个、乡村道路288条、乡村公共服务设施76个、村级地名标牌200个。
聚焦“便民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地名上图工作,市旗两级民政部门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和高德、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地图平台,持续推进“乡村著名小程序”采集上图工作。广泛动员乡镇干部、社工、驻村干部、地名爱好者、农家乐经营者等相关群体自主采集上报村社牌、农家乐、村级快递站等地名信息。准格尔旗、杭锦旗分别打造大路镇小滩子村、吉日嘎朗图镇光前村乡村地名服务先锋样板,推广当地的农副产品,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快递进村、农货进城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着力建章立制,提升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机制建设。经报请市政府同意,由市民政局牵头建立《鄂尔多斯市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鄂尔多斯市地名管理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19个部门职责和9个方面重大事项报告清单,形成部门合力,确保地名管理工作联动高效推进。
强化政策保障。市民政局在全区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委托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编制了《鄂尔多斯市地名地址编码规范》和《鄂尔多斯市门楼牌设置规范》,推进地名地址标准化建设,提升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城乡地名标志体系,在全国地级市开创先例。
强化融合推动。立足市情,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地名管理与文化传承保护等融合发展,抓好两个规范的落地实施,打造指位清晰、规范统一、便捷高效、特色鲜明的城乡地名标志体系,实现“地名地址”与“人、地、物”等要素深度关联。在农村牧区编码方面,首次对全市乡村进行编码赋号,采用“应命尽命”“衔接好找”的原则,根据各村地形、道路分布、民居布局等情况进行编排,稳步推进地名信息采集上图,赋能基层治理和乡村物流双向通道。
服务基层治理,提升地名赋能水平
建立智慧门牌系统。制作“暖城智慧门牌”,群众只需手机扫码门牌,便可以查询民政专区、周边生活、便民服务、建筑物等具体情况,提升便民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智慧门牌系统内还开设地名文化宣传专区,可查询地名来历、历史沿革、地名故事、红色地名文化等内容,强化群众乡愁记忆,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实现“小门牌、大智慧”。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作为市级门楼牌试点旗区,全面推进智慧门楼牌应用推广,安装1.5万余块,为标准地名地址信息库建设,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共用打下坚实基础,为深入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赋能助力。
建立地名管理平台。依托《鄂尔多斯市地名地址编码规范》《鄂尔多斯市门楼牌设置规范》,搭建覆盖全市的数字地名管理平台,将地名基础信息、地理信息、附属信息纳入规范化管理范畴,倾力打造数字地名“暖城守望”品牌,提升城乡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更好发挥地名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作用。
建立“地名+”模式。通过征集地名故事,查阅地方史志、文献资料,走访当地老人、学者和史志工作者收集资料,编撰《鄂尔多斯市乡村地名故事》。创建红色先锋阵地,组建红色志愿团队,挖掘红色地名资源,成功收录整理55条红色地名,并出版《鄂尔多斯红色地名录》。首印出版《鄂尔多斯市行政区划图集》,填补鄂尔多斯市此类专题地图的空白。拍摄《准格尔地名史话》《灶火壕》等地名微电影,其中《准格尔旗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入选民政部地名文化故事节目。
建立智慧可视网。运用数字化思维,建立全市标准地名数据库,实现地名地址、地名标志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通过现有高德、百度地图等接口,结合鄂尔多斯市行政区划地图,将全市已安装的街路门楼牌进行可视化管理,对街路门楼牌的信息进行地图定位、浏览、编辑等操作,实现图上街路门楼牌随点随看,为管理单位提供准确、便捷、可视化的地名服务,助力智慧管理。运用可视网展示鄂尔多斯市在地名文化挖掘、保护中的优秀成果,提升地名文化传播的广度。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深化地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开展电子街路门楼牌、“AR地名”系统等新型地名标志建设工作,推动数字地名在文化、旅游、物流、特产等方面的应用;及时将老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守护好人们的精神家园;继续打造一批带有地名标识的“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将地名与乡村电商、视频直播等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以高质量地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