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烤”出5000万元,“真香”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白海军 池小花 张涛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9日 09:35:13
|

在繁忙的都市里有这样一种简单的幸福——烧烤的香气,随着微风穿过街头巷尾,让人忍不住跟随诱人的香味寻找来源。

在鄂尔多斯的“烧烤界”,“上尚兄弟”占据一席之地。从2013年第一家店开业,到如今拥有6家直营门店、1家加工物流配送工厂,短短十年间,“上尚兄弟”的牌子越“烤”越“香”,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香”的诀窍在哪儿?莫非有“秘方”?日前,记者走进内蒙古上尚兄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见到“上尚兄弟”的创始人王震。我们从“巴盟人”在鄂尔多斯创业聊起,顺着故事的脉络,牵出“一个串”的一片“烧烤江湖”。

今年47岁的王震来自巴彦淖尔市,早年由于家境不好,高中毕业就辍学,辗转去外地打工谋生。他当过洗绒工,去南方倒腾过二手手机,小伙人勤奋,头脑灵活,胆子也大,敢闯敢干,很快就抓住商机,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赚了钱就躺平?王震可不这么想。他的心中,早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或许是鄂尔多斯名气在外,亦或是看中鄂尔多斯的市场,2013年,王震在鄂尔多斯开了一家烧烤店,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品牌——“上尚兄弟”。

当时的王震是个“餐饮小白”,门道没摸清,缺乏经营管理意识,有时还有些“盲目”,所以开店前三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交了不少“学费”。

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没有让王震一蹶不振,他痛定思痛,沉下来总结经验,学习别人的经营“秘籍”,将所见所学转化为自己的“内功”,并结合实际,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

当一个人一门心思只为烤好串时,虽然那过程中的种种滋味只能独自吞咽,但结果给人带来的惊喜一定是“喷香”的。渐渐地,店里的生意开始好转,顾客越来越多,大家的满意度也直线上升,“上尚兄弟”的名头打响了,“底盘”稳了,“地盘”也慢慢拓展开来。

可是麻烦又来了。前两年,受大环境影响,很多餐饮门店支撑不下去,关门的不在少数,“上尚兄弟”一度陷入低谷。日子困难的时候,“援手”及时伸向了企业。人社部门发放就业补贴20余万元,商务部门发放消费补贴30余万元,“及时雨”洒向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王震深深感受到暖城温度。

“上尚兄弟”干的是餐饮,食品安全是企业需要把住的第一个关口。这个关口一旦出现松动,离倒闭就不远了。多年来,“上尚兄弟”一直严把食材关,守护顾客“舌尖上的安全”。烧烤用的食材经过精挑细选,严之又严。他们还建立原料及货物的验货标准和方法,细之又细,主打一个让顾客“放心”。王震笑言,以前,遇上食品安全等相关检查,总是如临大敌,战战兢兢配合检查,而如今根本不怕检查,检查反倒成了一种反向宣传“上尚兄弟”的方式。

“上尚兄弟”对食材的严格把控程度,为企业自身带来好口碑,引来高流量,更为这个行业树立一个好榜样,带动身边的一众餐饮门店更加注重源头把控,把“诚信”贯彻到底。这对鄂尔多斯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来说,也是颇多助益。

“顾客是用脚投票的,菜品不过关、服务不到位,人家就不来了。”在王震看来,保证食材是根本,“顾客至上”是“硬杠杠”。

如何把服务搞好?“上尚兄弟”从抓员工学习入手。餐饮从业人员大多数学历不高,服务员、后厨学徒多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了让员工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王震经常组织全员共读一本书,让大家在读书中进步。

刚开始组织全员读书时,员工都特别不理解,“在餐厅端个盘子、搞个服务还要读啥书呀”的质疑常有。为了把全员读书执行下去,王震采用了一些激励手段,让大家从不习惯、不想读书,转变为离不开读书、喜欢上读书。

“以前不觉得读书很重要,总想着‘出来打工嘛,为什么要读书’。后来在王震的影响下,我从《干法》这本书开始慢慢读,沉下心来就发现,从书中真的能学到一些方法,能运用到日常服务、处理客诉等工作中。”“上尚兄弟”西堤岛店前厅经理刘元元从书中找到了“干法”。

书读得多,心得体会也就多,员工的老观念变了,眼界也不一样了,做起事来更有“章法”。“上尚兄弟”的服务再上层级,不断得到顾客的手动点赞,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保持着4.8至5.0的高分。

“我们要做有学习力的企业,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走得更远。”这是王震从读过的上百本书中悟出的“真理”。

餐饮行业人员流动大,干半年的就算是老员工。留不住人,服务就要打折扣,长此以往肯定不行。“上尚兄弟”一方面用学习之力凝聚人心,另一方面以“爱”之名,想方设法“拼命为员工好”。企业成立“爱心基金”,为存在有孩子上学、因生病就医等情况的员工发放爱心慰问金,今年秋季开学前就为一名家中有孩子考上大学的员工发放了1000元助学金;员工带薪休假,企业报销火车坐票;为员工买蛋糕过生日,放生日假;过节时店里忙,员工在饭点吃不上饭,企业为员工先行准备“加油餐”……这些有爱的行动,让员工更加团结,上下拧成一股绳,干劲满满。

创新,是每个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对“上尚兄弟”也不例外。比如,企业每年做两次菜品的调整和升级,设计更符合大众口味的菜品,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的消费需求,同时特制精酿啤酒,以独特口感“对”上顾客的胃。企业会议室里摆放着的十几本不同年份的菜单,就是见证。再比如,他们创新营销模式,夏天针对顾客户外团建、聚会,推出“味蕾急救包”,为顾客提供专属烤串;年节时推出别具风情的鄂尔多斯年货礼物——炭火生烤羊腿礼盒,礼盒内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口味配置三种蘸料,在店内现烤现卖,很多人在店里吃完串,顺手把礼盒也带走了……立足当下,不断打造创意“升级版”,“上尚兄弟”的“真香”之路越走越宽。

始于味道,基于服务,忠于创新,成于口碑。怀揣着这些“制胜法宝”,“上尚兄弟”在鄂尔多斯“一路高歌”,“引流能力”节节攀升,一年的接待量达到10万人次。

来鄂尔多斯多年,对这座城市知之愈深,归属感便会浓烈几分,热爱便会升格几层。“我们做餐饮,不仅仅停留在盈利这个层面,而是想让更多人从美食中了解鄂尔多斯、了解内蒙古,这是我们的使命和目标。”王震在鄂尔多斯中小企业联合会任职多年,做事情也不由自主带上了“鄂尔多斯人的自觉”,仿佛这里从来都不是他乡,而是让人安然于此的故乡。

采访结束时已临近饭点,烧烤的香气勾动着味蕾,王震又要开始在店里忙碌。他说,继续烤好每一根串,烤出独特的暖城味道,“串”出幸福滋味,让“上尚兄弟”向“尚”而行、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