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全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鄂尔多斯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鄂尔多斯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32.39万人,占15.04%;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11万人,占 9.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2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虽然鄂尔多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程度低于全国以及自治区,但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已超过国际通用老龄化标准起点线7%,且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群体不仅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过贡献,同时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然而,毕竟自然规律无法抗拒,老年人身体生理日趋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弱。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是老年群体的期望。“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更是和谐家庭与友好社会的重要体现。
开设老年大学课程、开展养老助餐服务、改造适老化家居……为切实解决好老年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要,近年来,鄂尔多斯不断从老年人饮食起居、交通出行、精神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推进适老化改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正在这里逐步建成。
走进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恩可社区澄园小区,适老化改造正在有序进行。“上了年纪以后,出行、如厕、洗澡等都十分不方便,如今有了适老化改造计划,家里增添了许多适老化设施,让我们老年人活动更安全了,再也不用担心会跌倒或者遇到其他危险。”恩可社区老人李永力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家中增添的适老化设施。
感应小夜灯、放大镜、闪光门铃、折叠拾物夹、家用药箱、放大镜指甲钳、伸缩手杖、视频交流终端,洗手间内的防滑垫、马桶扶手、淋浴凳……2022年以来,伊金霍洛旗针对老年人如厕难、出行难、洗澡难、生活难等问题,通过配备老年人设施设备,帮助高龄、失能、残疾等困难老年人家庭推进适老化改造。一件件暖心设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风险,还能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和居家安全性。
今年,伊金霍洛旗再次通过组织评估团队,对长期居住在本地的60岁及以上低保、低边、特困、失独老人以及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评估,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最合适的适老化改造方案。据了解,目前,伊金霍洛旗已经累计帮助1337户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数千名老年人直接受益。
做饭难、就餐难是老年人生活中十分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高龄、孤寡、空巢和失能老人而言,如何能解决好一日三餐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康巴什区将助老餐厅开在了“家门口”
“今天有炖牛肉,给我来一份。”在康巴什区滨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内,82岁的王阿姨仅花了十几元便点了两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我每天都来吃,这个助餐点没开门前,我都是自己做饭,太累了,现在只要下楼就能吃到干净、热乎的午饭,非常方便。”
除了饭菜味道好、品种多,助餐点吸引居民光顾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实惠。比如猪骨头烩酸菜、炖牛肉、五花肉焖面等售价实惠,而且分量多,老年人可以享受优惠和补贴。“这里的菜少油少盐,味道很清淡,而且服务好,很适合我们老年人。”居民李大爷说,“我每次来吃还要再打包一份带回去。”
吃上一餐健康、营养的热乎饭是老年人最普遍的诉求。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将建设“养老食堂”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以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为抓手,紧紧围绕老年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就餐、配餐、送餐等服务需求,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养老食堂建设。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鄂尔多斯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大力推进包括老年餐厅、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在内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四年间,农村牧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实现从无到有,全市城乡社区老年餐厅(助餐点)已达到103个,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数量和覆盖率均实现大幅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逐渐完善,老年助餐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群体交流,需要接触社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是“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一道必答题。
起势、拗步、云手、蹬脚……早上六点半,天蒙蒙亮,鄂托克前旗老年大学就出现了一支由退休职工和农牧民组成的太极拳爱好者的训练身影。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老人们摆开方阵聚精会神地打着太极拳,大家或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动作松、慢、匀、柔、灵,将“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太极精髓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学习太极拳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锻炼身体,结交更多兴趣相投的朋友,也为我的老年生活添加了不少乐趣。”太极拳学员刘存弟说。
干净整洁的环境、温馨精致的布置、丰富多样的功能室……走进鄂托克前旗老年大学,一股清新舒适的气息扑面而来。古筝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耐心细致地向学员们讲述古筝的历史演变、基本构造、弹奏坐姿、义甲佩戴、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一堂课下来,学员们跟着老师的节奏逐渐能弹奏出简单的旋律。琴弦跃动,美妙的旋律拂动树梢、掠过水面,也扣响了老年学员们的心弦。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大学让老年人走出了家门。多年来,鄂尔多斯市高度重视老年人文化生活,以“让老年人喜爱”为办学理念,推动老年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建设更多“家门口”老年大学教学点和“共享式”活动阵地。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各级老年大学及教学点81个,老年人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世界不断丰富。
从出台《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文件,不断提升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到深入推进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解决老年人就餐难、居家照护难、就近养老难等突出问题;再从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监督调度平台,推动养老服务融入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到广泛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宣传、“健康杯”书画赛、进社区及养老机构设施义诊、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未病预防、“敬老月”、重阳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如今,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鄂尔多斯市以“暖城颐养”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引领,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政策扶持、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主体运作,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有效满足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的福祉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面对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支持养老事业发展,为老年人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擦亮‘暖城颐养’养老服务品牌,全面推进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等各项惠民养老服务,聚焦老年群体的需求,厚植爱老敬老情怀,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君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