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一条河的“重生”:让沙与水和谐交响

——“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实践”现场观察记⑨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6日 09:47:24
|

夏末初秋,记者走进位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以西约50公里处的西柳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清波荡漾,绿满河岸。奔流于“十大孔兑”的滔滔黄河水经过净化、消毒等一系列“步骤”,顺着38.6公里输水管线“逆流而上”送到东胜区,解决了中心城区多年来的“用水难”。

7月18日,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这是全国首个通过“拦沙换水”取得黄河运水指标的供水工程。三年时间里投资6亿多元,在黄河内蒙古段的主要产沙支流“十大孔兑”流域,新建151座拦沙坝和1处引洪滞沙工程,每年可以减少入黄泥沙500万吨,换取来的2800万立方米黄河取水指标,为中心城区近60万居民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水保障”。

“‘五梁三沙二分滩,南山中沙北平原’,多年前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这句话就在当地流传,主要是‘十大孔兑’由南向北分别流经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平原区,造成这里沟壑纵横、水少沙多的薄弱生态。其中西柳沟是山洪灾害最严重的一条‘孔兑’,山洪冲毁了村民的耕地、棚圈,还将大量的泥沙携带进黄河,造成黄河好几次淤堵。”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回忆说。

西柳沟河从泛滥成灾到福泽桑梓,沙与水从相互角力到和谐拥抱,是鄂尔多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沙水”一体化的鲜活注脚。

黄河在流经鄂尔多斯市境内后,被拉出如弓一般蜿蜒的“几字弯”,在上万年的长河与高原激撞交融里,形成毛不拉孔兑、卜尔色太沟、黑赖沟、西柳沟、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母花沟、东柳沟和呼斯太河共10条黄河一级支流,被统称为“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译为山洪沟),它们从南向北流经库布其沙漠,冲积平原后汇入黄河,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约2700万吨,严重影响着黄河生态和地区发展安全。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难治,根在泥沙。“十大孔兑”以高含沙量著称,曾携带泥沙将黄河堵塞8次。1998年在西柳沟暴发的“7·12”洪水入黄后形成一座长10千米、宽1.5千米、厚6.27米、淤积量近1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坝,河道被堵塞后,造成水位暴涨、洪水泛滥,大量农田在当时被淹没。

在黄河中游的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区,分布着总面积为1.67万平方千米的砒砂岩,其中“十大孔兑”等区域分布最为广泛。由于这种岩层固结程度弱,遇水时松软如泥,因此会产生水土流失、植被难生长等问题,造成当黄河支流易发生山洪,携沙严重。

如今的西柳沟支流附近绿意盎然,岸边坡上乔灌木长势正旺,一道道沙障将沙丘牢牢锁住。是什么原因曾让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又是什么原因让它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达拉特旗打出一套“组合拳”:在上游,植树造林和“地球癌症”砒砂岩作斗争;在中游,南围北堵修公路,让沙漠一步步退缩;在下游,修建堤坝,保护地下水,加大工农业节水力度,引进治理技术,建设“智慧河道”,全面监管“十大孔兑”。

自2013年国家水利部把达拉特旗确定为“晋陕蒙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项目区以来,达拉特旗利用10年时间,在21个种植点种植88万亩沙棘,达到拦截泥沙入黄和发展林沙产业的目的。在达拉特旗,除了种植沙棘、沙柳等作物,还在发展刨花板项目及利用刨花板废屑种植食用菌等沙产业形成良好势头。

除了“十大孔兑”这种一级支流,达拉特旗境内还有多条二级、三级支流,这些小流域像一根根“毛细血管”铺展在达拉特大地上。在位于西柳沟一级支流的马利昌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一个个“鱼鳞坑”排列有序,沟底则是一个个“柳谷坊”。

“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在坑内栽上树后,可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柳谷坊”是从沟头到沟尾,挖坑打桩,编织柳条,用铅丝将柳条与木桩固定在一起,形成长长的网格,再在网格中铺满大小不一的石块,便于实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减缓水流流速。

曾经洪水泛滥的小流域在综合治理模式下,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在涵养水源的同时,更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得到同步提升。

“‘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这是达拉特旗在治理小流域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你们看这淤地坝下,之前都是沟沟壑壑,现在不仅能种粮食,还能养鸡、养羊,村民收入得到大幅增加。”王利军向记者介绍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沙交响,韵律铿锵。据了解,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度由原来的18.3%提高至现在的32.79%。达拉特旗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由2001年的10.2%和64.4%分别上升至现在的28.9%和78.8%;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860平方公里,建成堤防167公里。

从治沙到用沙,达拉特旗不断调适水沙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利用10年时间继续在上中下游实施分区治理方法,预计每年新增保土能力11968万吨,增加蓄水能力约20056万立方米,让水土保持率由38.55%提升至70%以上。”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张云飞说。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山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从西柳沟河望出去,可看到“十大孔兑”正朝着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民富的和美图画一路“流进”……

记者手记

沙水和谐,要有“准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调节水沙关系,保障黄河长久安澜,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出击。在治理“十大孔兑”的过程中,不论是“拦沙换水”这一全国都可借鉴的创新构想,还是长久以来坚持的“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都是鄂尔多斯精准施策、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生动实践。

从山洪暴发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现荒漠化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再到如今的绿满乾坤、福泽桑梓。“十大孔兑”流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几代人的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更离不开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

“十大孔兑”流域生态治理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一抹缩影,不仅让黄河得到保护,也让生态治理得到显著提升。更向世人证明,黄河治理只有精准施策,才能让黄河体现“价值”,实现“增值”。如此,黄河两岸也将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绿色活力”,奏响时代“绿色强音”。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金咏 张晓艳 孟瑞林 师姗姗 周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