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百难,唯沙为首。我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黄河上中游,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全域生态环境由“黄中找绿”向“绿中找黄”的历史性转变,真正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十大孔兑属黄河中上游地区,地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这段时间,位于达拉特旗十大孔兑之一的卜尔嘎斯太沟苏台壕淤地坝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11月底完工,建成后每年可拦截入黄泥沙1.5万立方米。今年达拉特旗在建的淤地坝有31座,已建成淤地坝320座,可以极大减少入黄泥沙量。
在十大孔兑之一的罕台川流域上游的河洛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现场,极目远眺,沟壑纵横的土坡铺满了绿草,樟子松、油松林连绵起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大片光秃秃的荒岭,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在这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不足30%增加到现在的78.8%,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
孔兑是蒙古语,译为山洪沟,是我市境内10条呈东西排列的黄河一级支流,上游为丘陵沟壑区,中游被库布其沙漠横穿,入黄泥沙量超过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为此,我市在全国首次试行拦沙换水试点工程,总投资6.43亿元,在西柳沟和黑赖沟新建拦沙坝151座和1处引洪滞沙工程,减少入黄泥沙的同时,年置换水量2800万立方米。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十大孔兑入黄泥沙由过去的2700万吨每年,减少到现在的1828万吨每年。
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由1995年的7.1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0年的3.4万平方公里,减少了52.1%。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入黄泥沙减量行动,全面建立黄河干支流水沙监控体系,科学测算入黄泥沙量,新建淤地坝188座,在十大孔兑流域完成综合治理1251平方公里,倾力打造水土流失治理“鄂尔多斯样板”。
记者 任文凯 刘鹏 许溶 达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