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东胜区:聚焦“民之关切” 写好“温暖答卷”

□王芳 乌布其

版次:022025年09月10日

又是一年供暖季,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东胜区锚定供暖痛点、难点持续发力,将老旧小区供暖管网更新改造、热源热网扩容提质、散煤燃烧全域治理等关键任务一体部署、强力推进,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让群众温暖过冬。

“冬病夏治”抢先机

每年的“冬病夏治”是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前提。东胜区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时机,早行动、抢工期、除隐患,为冬日供暖保驾护航。

每年供暖季末期,东胜区住建部门与街道、供热公司、物业公司联合对供热管线等设备进行“全面体检”,系统梳理“12345”热线中群众反馈的重点问题,逐个进行“靶向问诊”,逐项开出“祛病处方”。

目前,东胜区集中供热管道总长度达3760公里,部分管网“服役”十多年,存在老化问题,成为影响供热质量的潜在隐患。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东胜区持续加大检修改造力度,今年完成热源设备维检修4个、占比80%,供热管网维检修12公里、占比100%。

“2022年以前,东胜区供热能力约为5580万平方米。通过新增热源及配套供热管网建设,目前供热能力已提升至7380万平方米。”东胜区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田建军介绍,随着城市发展,近三年东胜区新增供热面积587万平方米,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现有供热能力完全能为后续城市发展和群众用热提供坚实保障。

陈年积弊强破解

“去年供暖季,家里温度明显提升。”家住东胜区怡馨花园的居民郭庆谈起家中的供暖变化介绍说,过去,东胜区怡馨花园所在的伊化路以西片区,因处于热电管网末梢,供热效果不佳。

2024年,东胜区全力推进“供热一张网”建设,将8家供热热源企业的分管区域按分类整合原则,实施供热主管网互联互通改造,让各热源互为备用、资源互补、热量互通,实现热力总平衡,实现供热体制科学合理、热源充足稳定、供热质量安全可靠、供热服务高效便民,构建起可分、可和、可调、可控的“一张网”式供热格局,有效破解以往各供热企业“各自为营”导致的末梢区域供热不达标、小区二网更新维护难、新用户入网协调难等痛点问题。

2024年,蒙泰DN1600管网出线工程、鄂托克街DN1200主管网建设及国电供热片区末端天骄路DN1200主管网建设、国电东胜热电的城市热网首站增容改造工程、惠和供热智慧供热自控系统升级改造、金州鄂绒片区换热站新建等40余个供暖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以实打实的工程建设为供热保障“强基固本”。

智慧化升级让供热“知冷知热”。近年来,东胜区惠和、蒙泰、国电、大兴等供热公司先后投入资金建设“热网智慧供热大数据平台”“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实现调度室远程调控、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换热站无人值守、热网系统智能平衡调节与预警,让供热更高效、调控更精准。

“通过管网连通打破热源壁垒,结合‘冬病夏治’、智慧平台建设,东胜区供热的安全性、稳定性、优质性显著提升。”田建军表示,去年,供热投诉率较往年下降30%,“家里冷”不再是“12345”热线的高频词。

攻坚改造解民忧

“以前冬天穿棉袄看电视还冻脚。去年,小区‘三网’改造后,家里温度有了质的改变。”家住林荫街道康居小区的居民党晓英对小区供暖变化感触颇深。

康居小区是建成20余年的老旧小区,每到冬天,尤其是遇到寒潮降温天气,供热公司虽加大供热力度,但小区地下供暖管道因年久腐蚀、老化严重,存在停暖维修的现象。

这样的供暖问题,在老旧小区中并非个例。东胜区从2020年起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逐步解决老旧小区供暖问题。2023年,东胜区启动住宅小区遗留问题整治工作,将供热管网陈旧、供热效果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步纳入改造范围,有效解决住宅小区供暖遗留问题,让群众温暖过冬。

与此同时,东胜区将散煤燃烧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集中供热、棚户区改造、空气能热泵、生物质锅炉(兰炭)等方式,有效解决散煤燃烧取暖的问题。自2023年以来,对3000多户散煤燃烧用户实施改造,逐步实现主城区采暖季清洁安全用能,满足群众供暖需求,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惠民服务暖民心

“看天供暖”“提前供热”“推后停暖”……近年来,东胜区各供热公司扎实做好“遇降温即提前供热”的准备工作,用灵活调度回应群众需求。

服务不止于“提前供”,更在于“精准帮”。2024年,东胜区在各供热企业推行“供热管家”服务模式,各供热公司明确划分供热管家片区责任,将管家直接分配到对应小区,在小区张贴管家信息公示牌,方便居民随时联系。同时,通过“一对一、点对点”服务,及时解决群众供热需求,推动供热服务“主动靠前”,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一次次主动担当的攻坚克难、一项项温暖民心的优化举措、一个个直击痛点的服务升级,群众幸福感持续加码,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温暖答卷”。

作者:${article.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