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亮点报道一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娜
版次:012025年07月30日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鄂尔多斯一直奋力而为。在康巴什区的智慧供热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230座热力站的运行数据,成为冬日里反映居民冷暖的“晴雨表”。彼时,当康巴什区惠新苑小区居民鲍秀春通过手机APP将室温设定为24℃时,15公里外的热力站调节阀已自动完成0.3个压力单位的精准调节。这场“指尖上的温度革命”,正是鄂尔多斯市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的生动实践。
“过去供热就像‘大水漫灌’,有的小区热得开窗,有的楼栋冷得穿棉袄。”鄂尔多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科科长智明指着屏幕上的热力管网数字系统回忆。作为北方供暖大市,如何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让200多万市民温暖过冬?鄂尔多斯城市供暖的智慧跃迁从2023年按下启动键,在康巴什区率先启动智慧供热项目,总投资1亿元打造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体系,让科技赋能破解“温差难题”,暖流精准入户,实现“三升四降”的显著成效,即供热服务水平、供热能力、人均服务面积提升,热、水、电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系统规划织密“智慧网”。供暖期间,在康巴什区智慧供热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辖区230座热力站的运行数据:一网流量、二次网温度、室温采集器数值……技术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远程调节15公里外某小区的热力阀门。“我们构建了‘热源—热网—热力站—户端’四级智能调控体系,给城市装上了‘温控大脑’。”鄂尔多斯市通惠供热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猛说。
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辖区安装608套楼栋热量表及调节阀,2025台室温采集器覆盖98%的居民小区,2024—2025采暖季用户室内平均温度达24.06℃,恰好处于22—26℃的舒适区间。更令人振奋的是,供热不足投诉率同比下降11%,“家里冷”不再是12345热线的高频词。
精准调控破解“老大难”。针对该小区地势落差大、供热不均的问题,技术团队通过水力工况软件模拟,更换大温差机组,安装智能调节阀,使室温达标率从改造前的65%提升至98%。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智慧调控展现出更大潜力。通过分析师生作息规律,热力站实施“分时分温”间歇调控,结余热量反哺周边660户居民。
创新技术激活“绿色引擎”。在供热能源结构转型上,鄂尔多斯的探索实践走在前列。康巴什区推广的多能互补跨季节储热项目,整合光伏、空气能及地埋管技术,实现夏季零碳供冷、冬季部分零碳供热。更贴心的是居民家中的“安全卫士”——由本地企业研发的温感双气体探测器,集成温度、燃气及一氧化碳检测功能,数据实时上传智慧平台。
智慧供热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治理变革。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响应住建厅《内蒙古自治区智慧供热示范推广工作方案》要求,以“安全、节能、舒适”为核心目标,大力推进智慧供热项目建设,探索出“精准供热、智慧供热、绿色供热”的实践路径,为自治区智慧供暖提供了“鄂尔多斯方案”。截至目前,累计投入5300万元,完成1座主热源、2座备用调峰热源的智能化改造。下一步,鄂尔多斯将重点攻克热计量收费标准制定、智慧设施成本优化等难题,让“温暖革命”持续释放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