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版次:052025年06月05日
2025年3月,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办理一起离奇的电信诈骗案件。该案的主角,竟是一个网络贷款诈骗公司被卡主“反咬一口”,玩起“黑吃黑”的把戏。
案件令人啼笑皆非,剧情之离谱,甚至让办案多年的检察官也忍不住感叹:“骗子何苦为难骗子?”
案件当事人张某心疼自己儿子做生意赔了钱,想给儿子补贴,但自己又没有工作,正规银行贷不了款,在浏览某平台时发现了贷款广告,便申请网络贷款,网络贷款客服称贷款需要银行流水来证明张某具有良好信用,张某表示自己的银行卡没有流水。网络贷款客服称可以“包装流水”,即网络贷款客服将钱打到赵某银行卡中,赵某再将钱转到指定账户。
当所谓“包装流水”资金9万余元到账后,张某认为网络贷款客服可能为电信诈骗分子,利用自己洗钱。但张某未报警,将一部分资金按约定转给指定账户后,迅速将对方拉黑并删除微信好友,将5万多元占为己有,再通过微信支付转给儿子使用,成功演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实版。
网络贷款诈骗公司设局骗钱,结果自己被“局中人”反撸一把。然而,爱子心切的张某,在网络的黑暗隧道里,充当“摸金校尉”,能不能算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呢?答案很残酷:不算,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犯罪。
庭审那天,看着自己微信里“富贵险中求”的聊天记录变成定罪的铁证,张某瘫坐在被告席上。检察机关建议对张某诈骗罪量刑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对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量刑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同时,退赔被害人财产损失。最终,也获得了法院判决支持。张某认罪认罚未上诉,判决生效。为他“黑吃黑”的困兽之斗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
黑吃黑的闹剧终会落幕,但法律的正义之镜永远高悬。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如隐形毒刺,正以千重伪装渗透群众生活。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强案件剖析,深挖关键问题,强化公检联动,凝聚打击合力,实行团队共办,提升办案进程,确保每一个案件处理结论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