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霞
版次:052025年05月14日
立夏已过,萨拉乌苏河畔披上了绿色。
绿色深处,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任俊祥的家隐于山峁间,一条蜿蜒的小路从大路延伸至院子,小院旁的果园里,桃树、杏树、果树又抽出新枝、挂上新果……
刚刚过去的春天,对于俯身田野的农民来说,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起点。对于任俊祥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名普通乡村女性,她比其他人多了一重梦想和希望。
烟火日常的间隙藏着梦想,田埂间的脚印印刻着韵律。那些被岁月揉皱的日常褶皱里,悄然生长着会开花的愿望。
在萨拉乌苏河畔的无定河镇河南村,任俊祥家庭的故事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十里八村村民的心田,他们用书香浸润生活,以家风滋养乡邻,将岁月缀成温暖的诗篇。
推开小院门,院落干净整洁,屋舍里温馨温暖,一幅堆满幸福笑容的全家福悬挂于客厅背景墙中央,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任俊祥还挤出一方天地——书房,知识类、文学类、种植养殖类1000余册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书架中间隔板上各类奖杯、奖牌、证书林立,从中可以看得出、感受到这个位于田畴沃野间的农民家庭与众不同。
“有时候在地里干活,突然来了灵感,就把第一句话写下来,后面的句子就全来了。”任俊祥从小喜欢读书,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早早就辍学回家务农了,但是对读书的热爱没有因此而停滞,反而更多了一份执着和色彩。
泥土的芬芳漫过掌心,把寻常光景酿成诗行。1993年,任俊祥开始写作,把锄头当作笔,将田垄化作纸,在劳作间隙记录生活感悟,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事……平凡日子里的碎碎念念都是她创作的源泉。
她酷爱诗歌,在与丈夫结婚的30多年时间里始终自学不辍,相继发表了《一个人的萝卜地》《露珠·绿叶·泥土的情怀》等作品,散文《微笑的马铃薯》曾被《鄂尔多斯》月刊全年连载。
“《微笑的马铃薯》让我更加坚信,生活,就是怀揣一份好心情,在简单的日子,也要以微笑的姿态,走好每一段路。”任俊祥说。她的散文带着泥土的温度,诉说着普通人的尊严与梦想,这看似随意信手拈来的段落,折射出的却是一幅时代巨变之下的乡村图景。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任俊祥家庭的书香气息,不仅滋养着自家儿女,更成了十里八村的“文化粮仓”。“书是好东西,要让大家都尝尝甜头。”任俊祥常说。2004年起,任俊祥在家中办起了“妇女学校”,免费为大家提供读书场所、阅读书籍,还举办各类培训等,用知识帮助千余村民打开眼界,让文化的种子在田畴间生根发芽。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副沉甸担子。任俊祥家也少不了逆水行舟。
2015年,丈夫重病,2018年任俊祥自己也历经一场大手术,两人都不能从事重劳力活儿,这突如其来的磨难也让这个平凡家庭背上几十万元的债务。但是生活的重担从未压垮这个家庭,“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比啥都强。虽然欠了账,但是也因此更有了动力。”这份平和与坚韧,像一粒种子,在岁月里生根发芽,成了他们对抗风雨的底气。
任俊祥说:“每个人都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任俊祥夫妻相互扶持,儿子儿媳扎根乡村教育,一家人耕耘着40亩大田、2个大棚、2亩果园,培育着200多棵果树。“如今,债务即将还清,玫瑰花开时,一出家门就能闻到玫瑰的芬芳,日子虽平实却越过越甜。”任俊祥说。
从苦难中走来,在书香里成长,任俊祥一家的故事,是新时代乡村家庭的生动写照。她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一家人幸福和睦、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遵纪守法,深受邻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2016年,任俊祥家庭荣获鄂尔多斯市“书香家庭”、2020年荣获自治区“最美家庭标兵户”、2021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2022年荣获全国“五好家庭”。
他们的“传家宝”没有金银玉器,却比任何珍宝都珍贵——是面对生活的乐观坚韧,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更是温暖邻里、反哺乡土的大爱情怀。
这份家风,如萨拉乌苏河的流水,滋养着一方土地;似春日的种子,在更多家庭生根发芽,让文明新风在北疆大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