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马兰芝:以仁心织就生命线

□刘越

版次:012025年05月11日

早晨,笔者来到东胜区人民医院,这里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穿过熙攘的人群,走过一个又一个门诊科室,终于在伤口造口/PICC门诊处见到了采访对象——东胜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马兰芝。

走进诊室,笔者的目光首先被墙上厚厚重叠的锦旗所吸引,“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

“这名患者是糖尿病足,整个右足脚掌都已腐烂,我第一次接诊处理伤口就用了近2个小时。”马兰芝介绍道。

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会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的截肢率、致死率都很高,可以说是极大影响患者生活品质的“顽疾”“难疾”。

“在医生和我们护理团队5个月的护理下,患者不仅保留住了脚,而且伤口已经全部愈合,现在能下地走动了。”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多了一份欣慰与骄傲。

而像这样的锦旗还有很多。每一面锦旗背后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正当笔者想继续问下去时,一阵电话铃声将马兰芝的注意力拉走了。

“买一个10升的制氧机,把氧浓度提到最高,配合之前教你的吸痰方法……”在近10分钟的电话里,马兰芝细致地向即将出院的患者家属嘱咐护理注意事项。

“这个患者家属很不容易,她母亲之前就有中风后遗症,多年卧床导致压疮,春节时肺部感染住进重症医学科,现在情况总算好了很多。”挂断电话,马兰芝不自觉地回忆起来。

临近新年,东胜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的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因肺炎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并伴有糖尿病、脑出血后遗症、癫痫等疾病的75岁吕青秀血氧饱和度骤降。

“是吕青秀,她血压和血氧又下来了”“快快快!赶紧检查气道内是否有痰,清理痰液……”在马兰芝的指导下,值班护士迅速行动,有的检查设备、调节氧浓度,有的轻拍患者背部帮助排痰,几分钟后,监护仪上的数字逐渐回升,吕青秀的呼吸平稳下来,马兰芝和护士们的心也稳了下来。

“我妈没事吧?谢谢你们了!”吕青秀的女儿紧紧攥着马兰芝的手询问。“姨姨没事,你放宽心。”刚结束抢救任务的她轻声安抚,直到对方紧皱的眉头舒展。

“她的脚步声,是ICU里最安心的声音。”吕青秀的女儿红着眼眶说。

1月9日,吕青秀因肺炎转入东胜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炎症加3级高血压病,让她多次来到“生死关口”。

“她刚住进ICU情况很不稳定,经常出现血氧偏低、喘息明显症状,我和我们的护士轮番上阵,多次把阿姨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马兰芝至今心有余悸。

大年初一,经过悉心照料恢复平稳的吕青秀也转入了神经外科的普通病房,和家人见了面一起过了年。

然而,在大年初八上班后,吕青秀因中风后遗症等病症再一次转入了马兰芝所在的重症监护室。

“患者转进来以前状态非常不好,整个人处在浅昏迷状态,偶尔能睁开一下眼睛,查体也配合不了,记忆力、计算力、逻辑思维能力明显下降,四肢肌力很差,还出现了好几次呼吸停止、血氧下降的情况,护理难度十分大。”

多种基础病结合突发呼吸衰竭,这种复杂病症是造成吕青秀护理救治难度大的原因。再度接手吕青秀后,马兰芝和团队迅速分析情况,充分发挥各自专科特长,制定了详细且科学的护理方案。

“马护士长的手特别稳,心又特别细,尤其是在清理创口的时候就像羽毛拂过,而且她的双手总是很温暖。”吕青秀的女儿感激地说。

经过马兰芝和所有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吕青秀的各项身体指标持续向好,如今终于能出院了。

临别时,吕青秀的女儿在微信上给马兰芝发了这样一段话:“在与您的接触中,让我真正理解了‘医者仁心’的内涵,不管多晚只要有危重病人进来,您的身影准会出现在护士站。母亲因患病多年导致语言障碍无法正确表达,好几次都出现呼吸困难,您总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及时让母亲转危为安,还有很多藏在日常里的琐碎细节都令我动容,感谢有你!”

马兰芝说:“每次得到家属的认可,我都觉得很开心,哪怕工作了这么多年,那种开心始终没变过。”

1999年工作以来,马兰芝始终扎根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先后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天津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等进修学习,取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证”“静脉输液治疗专科资格证”“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等证书,共护理危重症患者2000余人,完成PICC置管100余例、中心静脉置管护理3500余例,并完成床旁血液净化50余例,完成伤口造口2000余例。

“重症护理是‘细节的艺术’,快一秒、准一毫,都可能改变患者的生死。”马兰芝认真地说。

在扎根护理一线的同时,马兰芝也在思考创新。“从事护理工作这么多年,我发现很多患者在出院后仍然有伤口、造口和各类管路等护理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她积极向上反应沟通,最终,东胜区人民医院在2023年7月开设了伤口造口/PICC门诊。

“现在,我一周有4个半天都会来这个门诊坐诊,帮助各类有需要的患者开展伤口、造口、PICC和各类管路等护理服务,虽然得两头跑,但能帮助到更多患者,我就觉得挺值了。”马兰芝说。

作者:${article.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