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林
版次:012025年04月27日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总有一些璀璨星辰,以无私奉献的光辉照亮他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勇先便是其中之一,退休后的他本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选择奔波于城市与偏远家乡之间,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初心。
张勇先的选择令人动容。偏远家乡教育资源匮乏,与大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但他没有丝毫犹豫,不顾路途奔波劳顿,回到这片教育的贫瘠之地。在英语摸底考试后,他发现孩子们普遍英语基础薄弱,无论是单词量、语法知识,还是口语发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他没有退缩,凭借丰富的学识与耐心,一遍遍纠正读音、一遍遍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在他的教导下,试卷上的分数一次比一次高,学生们从最初回答问题时的羞涩、胆怯到现在的明媚、自信。
张勇先不是独自发光的孤星,他是全国无数支教老师的缩影。这些支教老师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却怀着相同的热忱投身支教事业。他们告别熟悉环境,来到偏远山区、贫困乡村,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岗位。有的老师为了给学生买学习用品,省吃俭用;有的老师为了给学生辅导功课,放弃休息时间;还有的老师扎根乡村多年,把青春献给了乡村教育。
他们的无私奉献有着深远意义。对于受教的学生而言,支教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希望与梦想的火种,让他们看到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的可能;从社会层面来说,支教老师的付出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张勇先和支教老师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无私奉献是一种选择,一种对责任的担当,一种对教育事业纯粹的热爱。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前行的道路。希望更多人受到他们的感召,投身教育公益事业,共同为实现教育公平添砖加瓦,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接过这支接力棒,那些曾经贫瘠的教育土地上,终将盛开满目的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