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入“胜” 一诺千金
□刘越 乔宝宁
版次:022025年04月18日
聚光灯下,掌声如潮。“暖城做东,引才入胜,持续释放着这座城市招贤纳士的满满诚意……”近日,东胜区举行人才政策集中兑付仪式暨“星耀未来 卓越同行”人才主题活动。活动现场为159名优秀人才和17家企业送上1428万元的“政策礼包”。
这场活动不仅是东胜区对人才“千金一诺”的生动践行,更是东胜区以“真金白银+暖心服务”的双重引力,再次向全国发出“选择东胜,就是选择未来”的时代强音。放眼望去,一座人才聚集、鼓励创新、机遇迸发、充满活力的品质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政策东风吹 人才源源来
“东胜区的人才政策非常给力,特别是‘人才强区20条’,让我们企业在招引人才时能更具吸引力,我们招聘的许多高校人才都是奔着好政策来的。”蒙泰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王春发介绍道。
两年前,东胜区“人才强区20条”政策如春雷般破土而出,围绕“引、育、留、用”全链条,打出“三快机制”“八项暖心服务”等组合拳,实施“暖城做东·引才入胜”专项行动,推出“胜都聚才”工程,累计吸引8300多名人才走进东胜扎根东胜。
东胜区正以“千金买马骨”的诚意,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共成长。昔日蓝图上的寥寥数笔,已化作今日人才方阵的浩浩荡荡,曾经的东胜区以多样政策擘画出“人才强区”战略蓝图,如今的东胜区以真金白银和诚心服务造就人才硕果满枝。
多元引才 梯度育才
“来到这里后,不仅有各种资金支持,还帮我解决了子女就学等一系列后顾之忧,让我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度!”活动现场,由东胜区妇幼保健院引进的儿科专家刘开运激动地说。
从清华、北大引才工作站挂牌,到“周末工程师”“银龄专家”“候鸟人才”计划落地,东胜区的引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引才方式灵活多变,通过精准发布需求目录、举办专场招聘、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和聘请校园引才大使、积极吸引香港、武汉等地高校学子暑期实践等多元活动,实现吸引890名大学生和100余名柔性专家“入胜”。
“针对乡村振兴领域,东胜区有很多很好的人才政策,极大地鼓励了我们‘新农人’。作为本土农牧企业,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冲锋在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一线,带着更多更好的本土农牧产品走出去,为东胜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024年东胜区“新农人”培育工程荣誉获得者屈生亮说。
为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培育农业新产品、善于经营的“农创客”等“新农人”,东胜区实施“新农人”培育工程,通过政策资金倾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人才活水。
不止于“新农人”,东胜区还面向文旅、非遗、文艺、医疗等多个领域设立专项人才招引培育工程,通过设立人才工作站、打造“三库联动”机制,各类人才正在各行各业里“生花”。
精准留才 生态安才
“作为一名‘胜都英才’,我入住人才公寓享受全额补贴,大大降低了我的生活成本,让我深深感受到东胜对科技人才的关心和重视。未来,我会把更多精力投身于科研工作。”韩文彪说。
人才服务中心帮办代办解难题,人才公寓拔地而起,生活补贴按时发放,“人才服务卡”畅通医疗教育养老等10项专属通道……东胜区不断用“润物细无声”的优质人才服务,让广大人才“他乡”变成“故乡”。
让人才留下来谋发展,东胜区全力以赴。走进鄂尔多斯市胜丰种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努力攻克玉米种子科研难关,各式先进机械马力全开全速生产,现场一片繁忙热闹景象,而让这一切发生的关键就是东胜区为广大人才推出的“人才贷”。
企业负责人苏建军是市级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东胜区“胜都英才”。曾经的他在面对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新型仪器设备购置等一系列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问题时,愁得夜不能寐。
2024年3月,苏建军仅用5天时间就顺利申请到400万元贷款,充裕的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批准的两项植物新品种权,还成功引进新的人才,实现玉米种子关键技术的攻关。
不止于“人才贷”,“人才投”“人才险”“寻找城市合伙人”等丰富多样的人才活动,让东胜区华丽变身为人才的“合作伙伴”。
目前,东胜区“寻找城市合伙人”招商引智活动已成功举办9期,为10家金融、城建领域优秀企业颁发“城市合伙人”证书,为科技创新、医疗卫生、石油化工、农牧、建筑等8个领域的31家人才企业、25名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贷”,达成授信金额31笔,总计8.29亿元。
从“政策红利”到“发展红利”,从“资金赋能”到“服务留人”,东胜区正以一座城的诚意,书写着新时代“人才强区”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