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卧龙岗忆先贤

□何明亮

版次:062025年03月13日

甲辰冬,我踏上南阳这片神秘的土地时,决定叩访卧龙岗,准备与先贤来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

南阳的冬天并不寒冷,反倒有些深秋的感觉,而我特别希望这时候来一场飞雪,那样的话,就有了“三顾茅庐”之踏雪访贤的意境了。山岗静默着……静静地矗立在阳光下,仿佛一位睿智的老者,等待着与每一位来访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穿过山门,远远地便望见“卧龙岗”石刻静卧于松柏间,宛如豁达的贤人独自享受着清闲的时光。拾级而上,继续前行。眼前豁然开朗,曲径通幽,溪水潺潺,湖光山色,古木参天,这些古柏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们见证了一方圣地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到访,石阶并不陡峭,却因岁月的打磨而显得光滑温润,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搏上。

越溪水,过林荫,武侯祠早已映入眼帘,朱红的围墙在绿树掩映中格外醒目。祠前一对石狮威武庄严,历经风雨却依然神采奕奕。

推开门扉,历史与现实相携而来,一座古朴的殿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殿内正中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羽扇纶巾,目光如炬,仿佛仍在运筹帷幄、捭阖历史风云。

门扉两侧挂有多副楹联,其一则为: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寥寥数语,浓缩了诸葛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辉煌一生。

祠内的碑廊收藏着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字迹或遒劲有力,或清秀飘逸。最引人注目的是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笔力雄浑,气势磅礴。据说当年岳飞抗金途经南阳,在卧龙岗屯兵扎营,夜读《出师表》,感怀诸葛亮的忠贞,挥毫写下这篇千古绝唱。站在碑前,诵读碑文,仿佛能看到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岳武穆在烛光下奋笔疾书的身影。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作为农民出身的我,叩访卧龙岗,自然很希望一睹“躬耕陇亩”情景,但时值隆冬,这样的情景是不会再现的。这样想着的时候,蓦然发现,有人在山坡上耕耘,许多游客在那里拍照、围观。趋前观望,原来是“躬耕陇亩”的青铜雕塑。有说扶犁者即是诸葛孔明先生,也有说景区以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的躬耕生活为背景,编排了《躬耕陇亩》情景剧,展现他隐居山林、潜心读书、研究天下大势的生活状态。不巧的是,错过了这场实景演出的时间,无缘观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当我站在诸葛草庐前,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陋室铭》里的话语。茅草覆顶,竹篱环绕,简朴中透着雅致。据说这里是当年诸葛先生居住的地方,后人依照古籍记载,重建了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草庐内的陈设极为简单:一张木榻,一方书案,几卷竹简。书案上摆放着一盏青铜油灯,灯盏上还留着些许黑色的烟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观草庐,忆妙文,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在昏黄灯光下苦读的青年。他或许正在研读《孙子兵法》,或许在思索天下形势,又或许在酝酿治国安邦之雄才伟略……

浮想联翩之际,情景剧《三顾茅庐》上演,唯恐再错欣赏机会,当即移步庐外观看。其剧情与历史中的“三顾茅庐”基本一致,只是额外增加了曹操派人刺杀诸葛孔明一节。我认为这样反倒不美,毕竟其时诸葛先生隐居隆中,天下所识之人除司马徽、徐庶、庞统等寥寥几人之外,概莫能知。以至于火烧博望坡之后,才有了曹操的震惊,才有了徐庶的经典回答:“此人乃琅琊阳都人也,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自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以庶观之,孔明之才,可比皓月当空,群星失色。”

当然,演绎毕竟是演绎,也不必较真。游览观光才是正道。

放眼卧龙岗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那一片古柏林。这些古柏大多已有数百年树龄,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树皮皴裂如龙鳞,枝干虬曲如苍龙,在风中发出阵阵涛声。传说这些古柏是诸葛亮亲手所植,虽无确凿证据,但它们的年轮确实记录着千年的沧桑。

站在古柏林中,仰望着这些参天古木,不禁想起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虽然这里不是成都武侯祠,但同样能感受到那种肃穆庄严的氛围。古柏的枝叶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卧龙岗的碑林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文化瑰宝。这里收藏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刻,内容或赞颂诸葛亮的功绩,或抒发怀古之情。每一块石碑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都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最引人注目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卧龙岗记》。碑文洋洋洒洒,字迹遒劲有力。苏轼在文中不仅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更表达了对这位千古贤相的敬仰之情。站在碑前,仿佛能看到那个豪放不羁的文人,在卧龙岗上挥毫泼墨的身影。

碑林中还有一块特殊的石碑,上面刻着《诫子书》。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千古名言就出于此。站在碑前,细细品读这些文字,不禁为诸葛亮的教子之道所折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睿智的父亲。

夕阳西斜,我漫步在卧龙岗下的溪边。溪水潺潺,映照着晚霞,泛起粼粼波光。这里据说是诸葛亮当年垂钓的地方。溪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卧龙潭”三个大字。坐在石上,望着缓缓流淌的溪水,不禁陷入沉思。

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一生都在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的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成为后世学习的光辉典范。

作者:${article.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