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超早产儿“超超”成功闯关记
□张海瑞 巴雅勒泰
版次:072025年03月09日
在医学领域,胎龄未满28周的婴儿被称为超早产儿,他们的存活率极低,救治难度极大。然而,2024年8月的一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战士”——胎龄仅24周3天、体重仅700克的超早产儿“超超”(化名)。他的到来,不仅刷新了医院最低胎龄早产儿的救治纪录,也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超超提前109天来到这个世界,而足月婴儿的标准妊娠期是40周(280天)。他出生时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如发丝,胳膊甚至比成人手指还要细,整个人和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出生时几乎没有自主呼吸,生命体征极其微弱。
难免早产,孕24周3天产下“超超”
去年8月的一天,一位怀孕仅24周+3天的产妇因难免早产被送往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产科及新生儿科密切配合,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早早地待命在手术室,在超超出生后,展开了一系列紧急救治准备措施。
超超出生1分钟内,新生儿科医生成功为超超气管插管,建立有效呼吸通道,薄膜包裹置暖箱保暖。出生16分钟内,超超被安全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40分钟内,脐静脉置管顺利完成,药物与营养液通过一条条“生命通道”缓缓注入他小小的身体。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下,监护仪上原本微弱且不稳定的波形逐渐平稳。
胎龄未满28周的婴儿被称为超早产儿,体重低于1千克的又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呼吸、消化等重要脏器系统发育极不成熟,尤其是肺部发育极差,出生后将面临重重险阻。
步步惊心,医护携手宝宝艰难闯关
超超安全转移到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后,新生儿科开展专人专护及精细化护理作业,医护人员和他并肩作战,一起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卡。
超超的肺部发育极不成熟,每一次呼吸都像是蝴蝶振翅般脆弱。有创通气期间,通过改良的痰液排出护理方案、呼吸机采用容量保证模式,最小地降低有创通气损耗,医护人员采用逐步降级氧疗方式,从有创呼吸机到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再到高流量给氧、空气混合给氧,经过70余天的努力,超超终于可以自主呼吸,成功脱离了氧气。
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但超超的血管细如发丝,新生儿科护士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在他细小的血管上完成PICC置管穿刺,打通了继脐静脉通路之后的又一“生命通道”,为超超提高高热卡、补充多种微量元素,防止代谢性骨病的发生。超超的喂养从最初的0.5毫升、1毫升,到2毫升慢慢增加,医护人员每天精心计算每一克的营养摄入,确保超超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支持生长。
90多天的温暖守护,体重增至2.4千克
在超超住院期间,新生儿科开展了家庭参与式护理,是指新生儿专科护士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前提下,超超的父母在医院通过袋鼠式护理陪伴着他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我们非常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是他们给了超超第二次生命。”超超的父母感慨道。
医护人员给予了超超父母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参与到超超的护理过程中。当超超第一次尝试母乳喂养时,他的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我知道超超会越来越好。”
历经90多天,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与精心照护下,超超的体重增至2.4千克,各项生命体征均稳定。
近日,超超的父母专程为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感谢医护团队尽心尽责的治疗和精心护理。
超超的成功救治,不仅是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在超早产儿救治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其他类似病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每一粒种子都有独特的生长轨迹,而医护团队的精心守护,让这些脆弱生命得以绽放希望之光,也是对生命奇迹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