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翰
版次:062025年02月25日
旧庚儿的陕北,尤其是深沟老山,寻常日子通凡是贫寒的、死寂的、乏味的、无聊的、沉闷和苦焦的,罕有什么异样事、乐呵事,除非逢年过节或者经遇集会庙会坟会或者庄里偶有迎媳妇嫁女儿所能带来的一些可心的希冀和轻喜的慰藉。
这样,陕北话常常把那些热烈的、热闹的、新鲜的、稀罕的、饶有意思的事和人,用“红火”这样一个词来形容。
赶集市、赶亲事是赶红火,围着铁匠炉瞅睨烘炉炭火是“趁红火”,看打架、打平伙那是“凑红火”,看庙戏是“看红火”,听盲人说书是“听红火”,唱信天谣、扭阳鼛、打腰鼓、搬水船、踢二人场子是“闹红火”……在他们看来,即便攒聚得几个人一搭里“敲猫脑,说散话”“三个婆姨一面锣”也都算在“红火”之列。有时间也将好开玩笑、爱逗诨、作眉怪眼、做张做势出洋相的人,也叫“红火人”。
古今汉语典籍里,哪里会检索到“红火”这个词呃?无疑这是陕北人描状和形容事物的又一个口语独创。
红,那是大地上最早的颜色。
火,可是从天上飞来的精灵。
红太阳、红灯笼、红对子、红窗花、红蜡烛、红鞭炮、红枣、红糖、红包以及红绸缎、红被子、红袄袄、红肚兜、花绣鞋、红袜子、红头绳,自然还有红花花、红口唇、红脸蛋……就是结婚喜庆也说“办红事”。红圪丹丹、红圪扑扑、红圪楚楚、红圪艳艳、红圪堂堂、红圪彤彤……就是红色,也只有红色,一直点亮了陕北人对好日子的无限憧憬和希望。
《后汉书》有记,“火者,阳之精也。”《尚书·洪范》有云,“火曰炎上”,说的无非是曜煜、焚烧、炎热、光明的意思,凡是温热、璀璨、升腾的东西照例属于火的范围,火实在不能算作寻常东西,它可是一种无形的、向上的、飞跃的热量,一种无以言状的神性的存在。
在每一个陕北人那里不免口若衔火,才嘣即出,譬如天火、火云、火龙、水火、香火、火性、火命,还有真火、心火、急火、灶火、火色、动火、过火、底火、起火以及红火箸、火辣辣、火楞楞、火蓬蓬、火耿耿、火炳炳……
红是最惹眼的颜色,最斑斓的颜色,也是跟人心最贴近的颜色。而火是艳阳,火代表血液,火代表着燃烧,火代表迸射的激情和动力,火是欢乐的、发旺的生命能量…… “妹妹心里端一盆子火,三回五转就想哥哥。”……火也代表着爱情赴汤蹈火的欲望和勇敢呢。
因此上,陕北人十分便当地把自己一向尊崇的、世间最绚烂的色彩和图腾紧紧地粘一起,合二为一了。
红得耀眼,红得瑰丽,火得和祥,火得暖心,真个红红火火,红火烂灿(灿烂的逆序词)。“红火”和“闹红火”所反映和透视的自当是陕北最为典型的民俗文化。而“火塔塔”正是陕北“红火”民俗的经典代表之一。
“火塔塔”那是怎么一番异样呢?
除夕晚上,在陕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自家门前或者村口或者十字街头垒燃“火塔塔”的年俗,以此寄托人们辞旧迎新、镇邪避灾、祈求平安,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也祈愿新的一年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大年初六,陕北人也叫过“小年”,或者正月十五元宵节也都打火堆和垒火塔塔,一则是“燎百病”驱病消灾,一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火树银花祈福和睦团圆,民俗含义又有不同。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记载:“岁上元之夕,无论大小,家家置一炉,当户高五、六尺许,实以杂石,附以石炭,至夜炼之达旦,火焰焰燃,光气上属,天为之赤,至今不废也,是谓之补天。”
而寻常时间,“红白事情”(婚丧礼仪)的主家在院子当停打起的“火塔塔”是称“旺火”,一面迎新祈福,敬神祭祖,同时也是为吹手班帐围火驱寒。
火用炭火,炭要事先一层一层垒成塔状,炭塔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节省人家用炭少些,石基铺得较高;“油食硕户”则不在乎烧包费炭,底座全起囫囵大块毛炭,逐层炭块逐小,以垒圆拢圆为佳。垒筑点燃之际,禁忌嘴里说叨“倒了”“塌了”,或者“点不着”“火不旺啊”等等不吉利的话。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瓦窑堡的炭和当地的“薄页底炭”平整、薄妙,倒是好垒但不耐烧,最好要用神木大巷的“焅炉子”(精煤),焰硬、火炽又费时烧。一般宜垒5、7、9层,因为老先人“流俗”以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以阳克阴,自然单数为吉。塔腹中空,预先填入沥青、硬柴(木柴)、和绒草(禾草)若干,以便以柴助燃。预留的“火门”最好正对家门,这样好将鸿运迎进宅里,印合所谓“火烧财门开”。
一俟天黑,点柴吹燃,氤氲四布,烟火袅袅,立时灯光火光,上下辉映,鞭响四起,喝彩满院。烟青塔红,烲脸暖心;人影绰绰,笑语殷殷。长者于神龛前焚香敬飨,娃娃们欢蹦乱跳,喜不自胜。不几时薪烬火传,塔火通红,焰氛炽烈,蔚为壮观。如此男女老少一一围绕“火塔塔”转上一圈或者六圈,意取“团团圆圆”和“六六大顺”之意,以此讨彩头,图吉祥。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明·于谦《咏煤炭》)稽古就有“积薪而燃”,消灾驱邪的祭祀遗风。这个习俗在清代陕北诸县志中已然是有记载。如《绥德县志》:“并以煤块积垒如塔,至夜,然(燃)之,光明如昼。”《米脂县志》载:“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
单就“火塔塔”这个明灿灿、红楞楞的词语而言,在陕北人嘴里照例又活用到了极致。譬如,他们居然说“一个女娃娃,顶三个火塔塔。”火塔塔在这里,俨然成为热烘烘烤烲的、艳羡周边的生命能量,这个比方实在是妙言要道。心里揣个“火塔塔”,揣的是热忱、是信念、是燃烧的梦想。正月十五一过,红火事和好吃的悄然殆尽,老百姓又常说,“火塔塔快灺(xie)嘞……” 自然又反映出对于由旺盛之境退回到寻常事况的无奈、消解和自觉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