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静
版次:072025年02月18日
年,宛如一首独特而悠长的诗,在时光的流转中被反复吟诵。它以一种绵长细腻的印记,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成为情感与文化交织的温暖韵味。
年的序曲:岁末的期待
当十二月的寒风轻轻叩响岁末的门扉,年的序曲便悄然奏响。 从雪花飘落开始,几乎所有人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一种忙碌而甜蜜的状态。你看,街头巷尾,五彩斑斓的装饰如同绽放的繁花,渐渐点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商场里播放着欢快的新年歌曲,那旋律如同灵动的精灵,穿梭在人群之中,唤醒人们心底对年的渴望;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物品,像是一场盛大的展览,等待着被人们挑选。
我漫步在街头,看着人们匆忙的脚步,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原来,有一种暖叫过年。每个人都在为年而忙碌,这份忙碌里,有对过去一年的告别,更有对新一年的期待。人们扫房除尘、添置新衣,用四季所得精心炮制年味,敬天地礼神明,寄托对家人的情结,抒发对岁月的感怀。年,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符号,让人们在这一刻,放下所有的疲惫,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盛大的庆典准备之中。
故乡的年:记忆中的烟火
故乡的年,是我心中最难以忘怀的风景。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便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年的味道。远处的层层山峦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田野里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像是大自然为新年准备的银装。
记忆的线,长长的,被牵回到小时候。儿时的那个小村庄,时光一踏入腊月的门,家家户户就开始为年忙碌着。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那是母亲在厨房里烹饪美食的独特信号。厨房里,热气腾腾,氤氲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母亲熟练地切着肉、切着菜,准备包饺子。饺子是我们一家最重要的主食,尤其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除夕夜阖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在这个时候,母亲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案板上的肉馅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鲜嫩的蔬菜与调料完美融合,仿佛在诉说着家的温暖。父亲则在一旁帮忙生火,红彤彤的火苗映照着他慈祥的脸庞,那专注的神情,如同守护着家中最珍贵的宝藏。
我和弟弟在院子里嬉笑玩耍,手中拿着鞭炮,那清脆的响声打破了冬日的宁静。我们的笑声如同鸟儿般清脆,在村子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偶尔有几只小狗跑出来,跟在我们身后,欢快地奔跑着,仿佛也被这欢乐的氛围所感染。
除夕的夜晚,把故乡的年推到了制高点上。一家人围坐在摆满丰盛菜肴的圆桌旁,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长辈们举杯,祝福着新的一年平安顺遂。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品尝着美食,眼睛里闪烁着满足的光芒。饭后,大家一起走出家门,仰望夜空。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将黑暗的天空装点得靓丽多姿。那一声声巨响,仿佛是新年的钟声,宣告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到来。
年的意义:传承与团聚
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传统,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贴春联,那一副副对仗工整、寓意吉祥的春联,像是一扇扇通往幸福的大门。用毛笔书写春联的过程,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在墨香的氤氲中,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拜年,是年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大年初一,我们穿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一句简单的“新年好”,饱含着无尽的祝福与问候。在这个过程中,家族的纽带被拉紧,友情的桥梁更加坚固。孩子们收到长辈们的红包,那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关爱与期望。
而年的核心,永远是团聚。无论相隔多远,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前夕踏上归乡之路。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长辈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孩子们嬉笑玩闹,欢声笑语萦绕在屋子里。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思念都化作幸福的泪水;这一刻,所有的祝福和期盼鲜花般绽放在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