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于海宇
版次:012025年01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带领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扎实推进“六个工程”,持续抓好“三个四”工作任务,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经济实力再攀新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达到6363亿元,实现“十四五”以来第3次千亿级跨越。三次产业提质增效,一产增长5.3%,粮食亩均单产增长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二产增长7%,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4%,4个工业园区入选自治区高水平园区;三产增长5.5%,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2.1%。“三驾马车”动能增强,实施重大项目426个,设立新质生产力基金,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开展以旧换新等消费促进活动,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111.6%和15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增速居全区第一;组建中欧班列平台公司,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3.8亿元,汽车、锂电池出口额分别增长124%、105%,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区第一。
二是“六个工程”成效明显。狠抓政策落地工程,贯彻国务院支持《意见》127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配套《重大项目清单》涉及的23个项目开工16个、完成投资628亿元,争取到上级资金248.5亿元。狠抓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打造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毛乌素沙地“一廊多点”标志性项目,310万千瓦一体化工程项目全部开工。狠抓温暖工程,扩围实施水电气暖项目105个,新建改造管网1500多公里、电力线路1600多公里,建成引黄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供热保障不足、东胜区20多年缺水等问题。狠抓诚信建设工程,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升至全国第23位、全区第1位。狠抓科技“突围”工程,氢能领域纳入自治区科技“突围”重点点位,世界首创煤加氢气化、绿色航油、液态阳光、碳硅负极材料、工业热储能等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狠抓自贸区创建工程,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178项。
三是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加强传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完成火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195万千瓦,新创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工厂1个,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上线,智慧能源服务体系建成运行,获批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动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建成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绿氢+”煤制烯烃项目、全区首条聚乙二醇二甲醚生产线,现代煤化工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紧抓快干新能源,全国单体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并网发电,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24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加速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集群,晶澳组件、株洲时代百米级叶片、卡尔动力智能重卡等23个“风光氢储车”产业链项目投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1.3%。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车路云一体化“双试点”城市。
四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迭代推出科技新政2.0版,新增“三清零”企业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贡献率居全区首位,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加强科创平台建设,获批首家材料领域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挂牌运行,“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建设”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组建煤基新材料、碳中和、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签约中试项目9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6.1%。开工建设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实现硕博研究生招生。启动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建成投用上海、深圳、雄安新区人才科创飞地,新获批院士工作站5家,招引院士创新团队5个,进入“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前50强,在中国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第33位,是自治区唯一上榜的城市。
五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三北”工程六期重点防沙治沙项目21个,成立全国首家“三北”工程推进中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00万亩,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分别提升至40%和80%。打好黄河流域保护战,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63平方公里,完成毛不拉孔兑治理,“十大孔兑”年入黄泥沙量降至400万吨,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任务1307项,建成国家碳计量中心鄂尔多斯分中心,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年度考核排名全国第一,乌兰木伦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单位GDP能耗下降4.5%,提前一年达到“十四五”规划控制目标。
六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5.0版,大力开展助企纾困,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推出“暖商保”项目,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78.2亿元,“我为企业找订单”签订金额124亿元,市场主体增长7.1%、达到34.1万户。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市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57.5%和17.1%。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新立项国家标准17项、地方标准75项,专利授权量增长15.6%。推行用地指标“周转暂借”模式,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3.8万亩。鄂尔多斯机场新开通9条国际(地区)航线,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
七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深入推进一产重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5.6万亩,粮食产量突破45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新增设施农业4490亩、舍饲棚圈50万平方米,粮、绒、牛、羊、奶全产业链产值达560亿元。建成盐碱地国创中心鄂尔多斯试验站、羊绒产业院士研究院。注册阿尔巴斯山羊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2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暖城多味”入选全国区域农业品牌案例。新改建农村牧区道路875公里、户厕2265个,建成嘎查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461个,完成1219户偏远农牧户通电升级,实施农村牧区供水工程17项,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八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4%,教育、社保、医疗分别占民生支出18.7%、10.8%和8.3%。18件市级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和6.1%。发布服务暖城“新市民”措施,吸引1.2万“新市民”迁入。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1所、增加学位超1万个,康巴什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二,我市获批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暖城友医”项目284个,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6个,产前检查和生育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3.4亿元。新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88处,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306套,改造老旧小区80个,“保交房”完成交付10665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唱响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乒乓球全国锦标赛、“草原村排”、“星空鄂马”等文体活动火热出圈。信访总量下降27.7%,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62%和50%,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和32.6%。
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统计调查、地震气象、社会科学、档案史志、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贸促会、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部、修正6部,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90件、政协委员提案298件。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市本级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8.9亿元,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完成年度任务236%。大力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根数据库”减少基层填表负担50%以上,入选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百高市”,获评中国典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前50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委的带领下,全市人民一起拼、一起闯、一起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鄂尔多斯市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短期看,市场总体需求不足,大宗工业商品、农畜产品价格下行,部分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重大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事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大产业项目不够;消费场景不够丰富,消费创新产品供给不足,文旅消费还缺乏爆点;对外开放平台能级不高,中欧班列等出口通道还有堵点,物流成本高;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对困难群体,特别是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帮扶还需更精准有效。从长期看,产业结构“一煤独大”要下大力气解决,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快培育壮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通道还不畅通;生态综合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不足,水、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保障水平还不高;水网、电网、路网、气网等基础设施还需加快完善,城镇建设、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城市功能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加力,盘活资源、防范风险等领域制度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政府自身看,运用市场化手段提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水平不高;工作统筹能力、创新能力、改革能力不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升;以政府所能解决企业所需、群众所盼还不够精准及时有效,“慢粗虚”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将直面问题、正视差距,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干字当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加快推进“三个四”工作任务,提高谋划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落实能力、执行能力,在人才科创工作上蹚出一条路子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科技创新、防范化解风险上走在前、作表率,一往无前闯新路、进前列,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当好全区发展的顶梁柱、排头兵。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
以上目标,贯彻了中央精神、落实了自治区和市委部署要求,体现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彰显了闯新路、进前列的决心信心。我们要准确把握全市发展面临的形势,认清发展大势,既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承压、煤炭价格存在不确定性,更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干劲,全力在闯新路中开新局。一是有中央政策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发行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等系列利好政策,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为我们谋项目、促转型、稳增长提供了多重机遇。二是有自治区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鄂尔多斯市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当好全区发展的顶梁柱、排头兵,并出台支持鄂尔多斯市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科创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有良好发展基础。鄂尔多斯市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基础坚实,经济总量跨入新台阶,科创人才实现新突破,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历届班子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广大干部敢闯敢干、奋发作为,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高质量发展有很好的基础和环境。
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坚持“五个必须统筹”,自觉运用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创新思路、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坚持站位发展全局,找准鄂尔多斯市在全国、全区的发展定位,调整调高参照系,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推进“六个工程”、开展“六个行动”。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一体推进改错、改机制、改布局、改作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新能源带动新型工业化,用改革、科技、资本、绿电、品牌赋能产业,为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坚持尊重市场主体,让企业唱主角,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对本地企业、外来企业平等对待,对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走出去的鄂尔多斯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依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平机会、更优服务、更强保障。坚持优化发展环境,倾力建设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城市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强磁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持续精准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