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杨洁新
版次:062024年11月13日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着眼全局和战略,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指出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一、提高站位谋全局,把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向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也事关高校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一些错误思潮在形形色色外壳的包装下涌入高校,冲击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更多新挑战和新考验。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从推进高质量发展、维护高校稳定的全局高度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政治高度谋划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断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使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压实责任聚合力,下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责任落实,紧盯意识形态工作中明责、履责、问责三个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好“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四个关键问题,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聚焦立德树人,紧抓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务实的手段、管用的措施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聚焦铸魂育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健全师生理论学习工作体系,完善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强化阵地抓重点,扭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牛鼻子”。阵地建设和管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要紧紧牵住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意识形态阵地“网格化”管理,坚决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切实担负起工作业务领域内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职责,确保各类阵地管理工作及时、有力、到位,始终可管可控、规范有序。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不断完善舆情信息研判机制,做到重大舆情随时会商。加强网评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强化正面舆论引领,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以创建文明校园为牵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真正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四、聚焦问题守底线,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火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当前,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带来新挑战。“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没有意识到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常态化梳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潜在的敏感性因素、苗头性问题,防止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生管理、交流合作、校园安全中出现的问题演变为意识形态风险。结合校园安全检查、实地调研等形式加强意识形态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全方位排查校园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师生表达的网络诉求,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及时回应,加强疏导,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建立工作联动处理机制,提高意识形态风险的发现力和研判力,科学把握工作的“时、度、效”,防止负面舆论滋长和安全隐患发酵,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不断提升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力。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