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茂
版次:062024年10月30日
杭锦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多年来一直困扰的难题是:一方面工业发展受水资源匮乏的瓶颈制约,后劲不足;另一方面,沿黄灌区排干水过剩(有时甚至泛滥成患),耕地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与黄河并肩同行的库布其沙漠因缺水,治理难度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有效利用好排干水,作些浅简的探索。
排干水的源来
杭锦旗地处黄河“几字弯”南岸,三面环水(东有毛布拉孔兑流经),过境黄河249公里,是全国黄河过境最长的旗县,处于黄河纬度最高的高寒地区。独有的凌汛现象:冬季封河先从下游封,春季开河先从上游开。每年开河封河期,大量流凌的凌块堆积,河道壅堵,卡冰结坝,水位上涨。槽蓄水量达15——20亿方,堤防大部分段落“吃水”,河水外渗,致使土地盐碱化,渗入排干。
沿黄灌区呈东西长(249公里)、南北窄(约5至10公里)带状平原,北依黄河,南接库布其沙漠。灌区内有56.3万亩耕地,用水指标1.9亿方,灌溉水退入、渗入排干。
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杭锦旗境内跨度近200公里,吸收空气中水分后,承压(渗)到排干。
雨水流渗入排干。
分凌引黄入沙,库区外渗水进入排干。
汇集五路水源,排干水每年4000多万方,如不及时利用,一是造成极大浪费,二是极有可能形成祸患。
排干水的收储蓄积
几路汇集起来的排干水,含无机盐、农药、化肥等,退排入黄河,会造成入黄污染。滞留过久,50多万亩耕地水位降不下来,盐碱化程度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
杭锦旗沿黄灌区,天然形成的黄河故道、低洼地、湿地、水域,稍加改造,即可打造成水库,收储蓄存排干水。如马头湾水域、吉祥湾水域、沙日召布拉滩、小南河、杭锦淖尔蓄滞洪区等,利用这些条件,收储蓄存排干水,方便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又能有效改造盐碱地,杜绝水患。
排干水的利用
一是利用排干水搞好生态建设。在收储蓄积的排干水域(库)周边,建设若干泵站取水口,用动力提水,纵向向南输送水源。以库布其沙漠腹地建成的砂石路为轴线,化整为零,逐年绿化。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按照“林间经济、林下经济”模式发展沙产业,把沙漠负资产盘活,变成可产生生产价值的绿色资产,实现绿富同兴,建成大漠里的绿色经济长廊。
二是利用排干水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水资源匮乏不仅是鄂尔多斯市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的难题。打破杭锦旗工业发展的瓶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好排干水。通过铺设管道,统筹将排干水输送到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鄂托克旗、杭锦旗工业园区,变废为宝,兴利除弊。杭锦旗库布其年1500万吨供水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水是生命之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尤其是利用好排干水,一举多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单位:杭锦旗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