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2024年10月28日
新华社深圳10月24日电(记者陈宇轩) 记者24日从深圳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该院特聘研究员宿强联合西湖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对过敏机制深入研究,发现了免疫受体形态变化在过敏反应中的关键作用,有望为过敏药物的研发提供全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北京时间10月23日晚间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
过敏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口,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以及食物、药物过敏等。为什么会过敏?在此前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过敏原会引发人体内一种特定的抗体与一种特定的免疫受体结合,此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会被激活,释放包括组胺在内的过敏介质,这就引起了血管扩张、支气管收缩等过敏反应。
在此基础上,深圳医学科学院和西湖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解析蛋白结构,进一步揭示了过敏反应背后的机制。科研人员发现,当抗体与免疫受体结合时,免疫受体的形态会发生变化,正是这种形态的变化导致了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位点暴露出来,继而导致通路被激活、引起过敏。
“这一发现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把免疫受体的形态固定下来,不让其发生变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位点就不会暴露。哪怕过敏原引发了抗体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过敏的信号通路也无法被激活,过敏反应就不会发生。”宿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