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版次:062024年10月17日

“六六八八”宴,从名字看就饱含着吉祥的寓意,它起源于准格尔旗龙口镇,由“八个蒸碗”“八个炒碟”(或六个蒸碗、六个炒碟)组合而得名。整桌宴席荤素搭配,蒸、炒相宜,食材精道,口味独特。宴席选材具有浓郁的地方性,强调口感与质感的融合。八碟(或者六碟)通常指豆腐丸子、过油肉、小炒、过桥肉、酥鸡、焖肉、芙蓉肉、樱桃肉;八碗(或者六碗)通常包括肉丸子、红条肉、清蒸羊肉、猪肉勾鸡、炖牛肉、汤、山药、醋熘白菜。

准格尔旗传统美食“六六八八”技艺特点与众不同,它与其他菜系、菜品区别很大 ,主要是选料讲究、 刀工精细,配料巧妙,调味独特 ,精于应用火候,讲究盛装器皿。在制作方面使用传统的设备,用铁锅长时间加热,经过几道加工流程,再用传统的蒸笼 ,配上粗瓷笨碗,使调料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渗透,让菜品长时间入味,这样吃起来口感滑嫩,味道鲜美,肥而不腻,酥香软烂。用原始的做法和裸烹的模式做出真正体现原汁原味的乡土美食。

“六六八八”农家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现今仍是准格尔城乡或周边地区人们宴请贵客的首选席面,频繁出现在大小饭店的餐桌上,是真正的民间大众宴。准格尔人把隆重的待客之道,称之为“席”“坐席”,桌上有盘碗菜肴的组合,称之为“席面”,形成了准格尔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现象。直到现在,很多村里办事业仍然流行“六六八八”传统农家席,沿袭了准格尔饮食文化发展的演变历程,已经为人们所喜欢和接受,并由此逐渐相对固定下来。如今“六六八八”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准格尔饮食文化中最为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六六八八”“非遗”不仅包括菜品本身,也包括上菜的顺序、选材的讲究、摆盘的门道。例如,在整桌菜中间的位置摆放的叫“围碗盘”,有围拢、招引的意思,其中的排骨要正对着主宾;一桌菜最后才上炸丸子,寓意着上菜完(丸)毕。因此,完整的“六六八八”宴席不仅能饱宾客之口福,还凝缩着准格尔人喜迎八方来客的热情,凝聚着蒙汉文化交融之地多元的饮食习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小镇龙口的待客民俗到成为鄂尔多斯市级“非遗”,再到成为工业化生产走出准格尔旗走向全国的预制菜,“六六八八”宴是准格尔旗美食文化的缩影。在准格尔旗,不仅有“六六八八”,还有西口古道上传来的荞麦碗托——一道可凉吃可热食、可荤可素,用杂粮制作而成的健康小吃;酸粥——准格尔旗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发酵主食,用糜米和酸汤一起在锅中熬煮而成,更可以搭配红腌菜、扎蒙油、辣椒酱等食用,衍变出不同风味;黄河大鲤鱼——在奔腾的黄河大峡谷里现捕现炖,肉质鲜美细腻;手把肉、烤全羊——来到这里必须一尝的地方美食,尤其是优良牧草喂养出的羯羊……

从黄河河鲜,到草原肥羊;从陕晋面食,到蒙地乳品……准格尔旗多元交汇交织的文化孕育出的是丰富多彩、口味繁多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准格尔旗人的勤劳智慧,共同造就了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每一道准格尔旗美食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并将继续在准格尔旗的大街小巷里、在家家户户的烟火气中讲述着关于匠心与传承的故事。

作者:${article.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