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飞
版次:062024年10月09日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鄂尔多斯是一座能源“宝库”,不仅有“羊煤土气”,也有“无限风光”。大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鄂尔多斯以转型升级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鄂尔多斯发展新能源的基础和优势
鄂尔多斯资源富集、区位独特、产业完备,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场景和政策等叠加优势。一是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属于一类风能资源区和二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000小时以上,开发条件优越,具备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新能源的资源优势。资源富集。全市拥有超4.3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涵盖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大部,建设新能源基地潜力巨大。经测算,除已建、在建和已规划新能源基地外,全市还有新能源开发潜力超2.4亿千瓦,其中光伏可开发规模约2亿千瓦、风电可开发规模约4000万千瓦。二是区位独特,产业链健全。全市工矿企业、工业园区、旅游景点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场景丰富、基础良好。有300多座煤矿、8个工业园区,年产销煤炭8.5亿吨,现代煤化工产能2000万吨,为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及乘用车、大规模储能建设等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政策支持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为新技术落地搭建舞台,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如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等,吸引人才集聚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三是电网设施完备,输送电便捷。全市已建成较为强大的骨干电网和输配网络,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220千伏为主的辐射状供电网架结构,具备支撑较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基础条件;已建成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蒙西至天津南(及蒙西至晋中)特高压交流2回“点对网”特高压外送通道,合计设计输电能力1800万千瓦;动蒙西至京津冀直流输电通道和库布齐至上海直流输电通道建设。四是产业基础雄厚,消纳条件良好。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是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已形成煤制油气、煤制甲醇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年产能近2000万吨。近年来,全市不断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推动“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截至2023年底,已形成风电装备5GW、单晶拉棒25GW、硅片23GW、光伏组件11.5GW、动力及储能电池10.5GWh、氢燃料电池系统超万套、新能源汽车4万辆的生产能力。
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协同配合,加大创新、深化合作,持续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一)加强对新能源发展的统筹引领
新能源是国家产业体系战略布局中的一部分,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前瞻性思考。一是做好新能源发展的重大项目。统筹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建设好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形成集风光氢储、生态旅游、节水农牧产业链于一体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产业带,创新打造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示范样板。培育壮大新能源全产业发展链条,构建“生产制造+工程建设+运维服务”新能源绿色总部经济基地,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奠定坚实基础。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能源电力产业升级,持续强化“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固链”,提升产业韧性,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化。围绕“新能源”“新基建”派生新的产业类型,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氢能、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完善“先建后补”“以工代赈”机制,优先使用本地机械、施工材料,鼓励农牧民直接参与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支持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资源、土地等入股,构建“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多层次利益联结,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促进“新能源+治沙”项目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共赢。大力实施多场景融合治理工程,运用“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生态技术,与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光伏+”项目相结合等形式,壮大“板上产绿电、板下生绿金、板外带旅游”三产融合发展力量。实现向光要电减排、向沙要绿固碳、向绿要地增效。三是持续完善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机制。将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设新能源产业基础数据库,动态掌握新能源产业和企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政策举措,指导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围绕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从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招商、上下游协作、企业梯队培育、绿色制造、绿电使用、产业数字化、回收利用、标准体系、质量品牌、检验认证、交通物流、开放合作等进行规定,推进产业集群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二)不断夯实新能源的科技支撑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研发为本,围绕新能源发展的系统结构和整体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重大技术和装备攻关,加快先进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协同构建适应新能源系统的稳定技术标准体系,以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强化新能源领军人才培养,为发展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就“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明确部署。鄂尔多斯市打造世界级别新能源产业高地,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建设好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等,为新能源方面人才成长及发挥作用创造平台。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科学家企业家“握手”行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进入“大市场”、迈向“生产线”,率先在能源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三)继续拓展新能源的应用场景
拓展新能源的应用场景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提升新能源比重,实现经济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目前,鄂尔多斯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包括氢能产业、智能网联交通、光伏治沙、以及新能源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生产等。今后需进一步拓展新能源的应用场景,特别是要积极拓展新能源的数字化场景,构建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型能源系统,将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新能源利用体系变革。推进能源供给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能源生产体系,精准协助生产者预判能源需求者的类别、用能时机、用能体量,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推进能源输送数字化,通过运输、分配系统的数字化协助能源运输者以最高的效率水平分配能源。推进能源消费数字化,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能源消费方式。
能源革命是挑战,更是机遇。鄂尔多斯要紧紧抓住能源革命的重大机遇,发挥优势、发掘潜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的进程中创造更大奇迹。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