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溪
版次:072024年08月27日
润月天年,八月末,繁忙的收获季节就临近尾声了,农家可以稍稍喘口气了。现在,八月的乡村傍晚,弥漫着淡淡炊烟,一行南飞的大雁自由地嗷嗷叫着在纯净而高远的天空飞过。远处山坡上,蜜蜂在瓦蓝的炒面花间嘤嘤环绕,牧归牛儿脖子上的铜铃铃徐缓地叮当响着。农家小院这时显得格外恬闲和优美,我不妨领你到这黄土高原的村落窑院走一遭吧。朋友呵,也许你到过许多地方,但你领略过八月天黄土高原千山万壑中这些遥远山村的独特风貌吗?
是的,多少人曾描摹讴歌过陕北窑院,窑洞! 但我要说,对陕北窑洞真正的感悟和理解,那还只有我们陕北人。我的一位年轻的陕北诗人朋友曾热情唱道:“如今我已从豁亮的月弓窗下走出,走了很远还没有走出你的深情;我想山川是高原皱脸上展开的笑眉,你是望着我背影的母亲的眼睛——啊,陕北的窑洞!”举世瞩目的陕北窑洞,伟大的摇篮!在这里,曾一代代诞生了那像山丹丹一样灵秀俊美的女子,一代代诞生了那像黄牛犊一样结实健壮的后生,也曾诞生了古老而悠扬的信天游歌声、新世纪摧枯拉朽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最辉煌灿烂的智慧思想呵!
陕北村舍院落,住得拉拉撒撒。一家一户都是土窑或石头、砖箍起的窑洞,窑檐一摆儿都用青石板压起。牛棚、猪圈、鸡窝就搭在院墙的外边。这时令,窑沿垴畔、坡洼上,已开始矗立起一垛垛拱形轮廓的金色的干草堆,像一幅幅康斯泰布尔笔下的风景画。窑洞两侧,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烟叶。门桩上,交叉风晾着束束选做种子的谷穗、糜穗子,给人新颖别致的韵味。明亮精细的窗户上,贴着红艳艳的剪纸窗花,显得和谐而自然。
主人会热情厚道地招待你的。陕北人,极看重“门风”。谁家若对客人冷淡和怠慢,立刻会遭到全村人的嘲笑和斥责:门风不好。你也要随和些,入乡随俗。你快上炕,他们会腾地端上来一筛子红枣、一簸箕南瓜子或喷香的爆玉米花的。你就大口吃,吃得有股粗劲厚实劲,不然他们也会说你“生分得和城里人一样。”呵,都市,以高雅的景德龙盘、日本鹤碟来炫耀门面,乡野人,则以粗筛子、大簸箕来撩拨人心。游人呵,面对它,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慨呢!
陕北八月的农家风味饭食,有用软糜子和炒面花做的炒面,有碾扁的麻粒和小米、红小豆熬煮就野小蒜吃的麻汤饭,有荞面搓成卷状的饹饦和羊肉……你听那些远古流传下来的乡谚:“苦水里泡,崖畔上扎,蓝格莹莹的炒面花”;“八月小蒜麻汤饭,香得老婆亲老汉”;“荞面饹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陕北人竟把那些野花野草和饭食都抒上了诗意,编到歌里去了。单就听这些颂词儿,你就会急切地想品尝这些农家饭食的独特风味了。
远道而来,还是请你在这农家窑洞喝上几口酒,洗洗八月风尘吧。在这丰收年景里,主人会为你的到来设酒宴,像陕北人说的:喝烧酒的。也许,你会碰上这地方盛行的“搭平伙”的。搭平伙,就是七八个或十来个相好的,人人出平均的一份,然后凑在一起吃大锅饭。多古老的风俗!山沟沟人难得有外出观光开放眼量的机会,也难得有常聚会的热闹日子,便世世代代延续下了这些古老的乡俗。
陕北人喝烧酒,气氛热烈而又别具一格。他们喝酒要唱歌,边喝边唱,叫“唱酒曲”。开席,要由主人先唱《请酒曲》:“有个酒曲哟唱起来,八仙桌儿当中摆,象牙筷子对撒开,银壶金盅转开来——咿呀啊噢外” 。歌毕,传壶递饮,为宾客敬酒三巡,便哼哼唧唧、吆五唱六开始了。
酒曲儿唱词颇多,有告坐歌、要酒歌、对酒歌、让酒歌、祝酒歌、退酒歌等等,每种歌词末尾都要加一句“咿呀啊噢外”。哪个来迟了,进门还要来一段敬酒大唱喏。但酒曲中,唱得最多的是罚酒曲,这是输拳者以歌代酒时独唱的歌子,又是他们显露才华的机会,所以非常自由,亲切。你看,那青年后生被划住了,他即兴就编出了一段:
一来我年轻,
二来初出门。
三来人生认不得个人,
好像那孤雁落凤群。
展不得翅,
放不开身,
叫声亲朋多担承,
担承我们年轻人初出门。
啧啧,看说得多美!浪漫而风趣,调侃而诙谐。既恭维了别人,又表现了自己,真是一箭双雕呵。
你不会唱酒曲,酒量又不大,一定有些发怵吧。不必发怵,有人会代你喝的,远道而来大家都会担承你的。那么,你就乘兴倾听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唱的那一支支远古流传下来的酒曲吧:《好汉秦琼》《赵子龙》《李自成》《盖世英雄好》……在酒场上唱这些壮怀激烈的千古韵事,到底给人一种什么意味!呵,这些不知形成于哪年哪月的,仅仅只流传于陕北黄土地域上的酒曲儿呵……
你不要担心他们,他们不会借酒发疯的。陕北人,稳重厚实,贪酒而不酗酒,粗豪而不蛮野。醉酒哭天是被这里人们视为丢人,失尊,没出息的。不然,怎会有一曲“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出不了酒的够”的停酒曲呢。这样心旷神怡、尽兴共饮,可真是妙极了!你不是早想亲目一睹陕北腰鼓么,不妨提出来吧。只要你提出,他们不会回绝你的。他们会嘻嘻一笑,腰一扭,脸一抹:哈哈,打得不好……可是,腰鼓却拿出来挂在肩上,束在腰间了。
陕北被誉为“腰鼓之乡”,老汉后生都会打这东西,连五六岁的猴小子也会来两下。于是,脚地下,后窑掌空地,或院落,立刻成了腰鼓场。四个或八个年轻后生立即挥动鼓槌,扭动着对打起来。
他们不会忘记尊贵的客人。第一个腰鼓舞姿准是“三参拜”。接下来,“凤凰三点头”、“金鸡独立”、“青龙摆尾”……一个个独具千秋的舞姿令人眼花缭乱。那完全是一种粗犷的刚劲豪放的力的造型啊!怪不得外国人连连啧叹说走向陕北,才看到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而最来劲的也许是“野马分鬃”、“大过堂”几招,简直绝了!伴着“咚叭咚叭咚咚”的强烈节奏,那股虎劲、那股狠劲、那股狂劲、那股野劲的气势和魅力,全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了!鼓声急,槌绸飞,小伙子们腾空飞跃、胯下击鼓的一刹那,突然显得那样威武,那样雄魄。
——哦,多么舒坦、和谐、宽慰、友善的八月秋夜!普通的庄稼人,为表达自己的盛情,会在这丰收之夜兴味酣然地红火闹腾一个通宵的。
看着粗犷的腰鼓,听着自由自在的酒曲,游人啊,你尽可以领略陕北人身上所凝聚的那种古老而伟大的精神内涵,你也尽可以让那些神奇而浪漫的想象力自由驰荡。是的,黄河流域这块远古而博大的土地,轩辕浩气,华夏始祖,开创江山,拓土万里,最早开拓了这片疆土呵!于是,大禹的部落,镇卧狂流,凿通了泛滥而灾难的黄河古道;偏远地黎民,斩山湮谷,修筑了气势壮阔的秦直大道。仰韶文化在这里孕育了古老悠久的信天游,粗犷的腰鼓、秧歌舞,新月形的窑洞,柔美的窗花……成熟的八月,一部神奇的书! 八月完成了一幅光闪闪亮铮铮的伟大的陕北自我画像啊……
这时,也许你会突然击节惜叹:八月太快了,在陕北呆得太短了,对陕北的概念太肤浅了。是这样么,远方的友人?!那么,我劝你在下一个八月再来吧,再重新体味这成熟肥厚金黄的八月吧。因为啊,因为,八月永远给你一种豪宕、丰饶、美丽的色调。因为啊,陕北八月实在具有着另一种风土,人情;另一种重托,深邃;另一种精神、智慧和哲人的思考啊!
——哦,我的黄格灿灿、红格丹丹、绿格莹莹、紫格楚楚、蓝格瓦瓦、黑格玖玖、白格生生的,五彩斑斓的陕北八月天啊!我的甜格浸浸、香格盈盈、酸格溜溜、俊格蛋蛋、丑格乎乎、巧格灵灵、自由自在、富足、丰饶和温暖的乡村八月天啊……
朋友,你来吧,我的陕北的八月会厚待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