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丽
版次:012024年08月18日
“龙凤鸳鸯”“关羽”“孙悟空”“穆桂英”“十二生肖”“花鸟鱼虫”……这些面塑作品造型生动而又不拘泥于现实形体,体态夸张却形神兼备。当传统融入现代,平面变为立体、2D变身3D,经典神话与历史通过面塑形式再现,面塑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件很“酷”的事。其题材不再局限在瓜果蔬菜,而是开始描摹大千世界人间百态,这些多元化的面塑题材一出,令人啧啧称赞。如今,一个个面塑传承人、爱好者纷纷亮出“绝活”“老手艺”,不但让面塑“活了起来”,还让面塑“火了起来”“潮了起来”。
时代更迭,岁月流转。面塑源于汉代,已有千年历史,随着时间的洗礼,面塑工艺不断革新,由食用变为审美,由技艺变为文化,并在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碰撞中擦出了绚丽的火花,成为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如今,非遗技艺不断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在创新中创造价值,让人们不仅做地理上的中国人,更成为文化上的中国人。
非遗面塑是民间传统艺术的“活化石”,更是触手可及的历史与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塑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
一棒传一棒,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个个传承人和爱好者与时俱进,不断钻研与创新,经过巧手制作,平平无奇的白面,不但成为可食用的艺术品,还化身成为可收藏的工艺品。通过传帮带等形式,让面塑走进大众视野,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更多人爱上面塑、创新面塑、传承面塑,逐渐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只有坚守和传承,才能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在新的土地上绽放绚烂的光芒。于是,我们在面塑上下功夫,以传统+现代、平面+立体、2D+3D、“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将面塑升华成一件件创新面塑、时尚面塑,让非遗技艺不断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在创新中不断地创造价值,让面塑“老手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走向了更为宽广的艺术殿堂。
“指尖有绝技,面塑有传承。”凭借丰厚的生活阅历和精湛的面塑技艺,面塑融会了现代意蕴,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片刻之间,一个普通的面团被赋予了灵魂,这就是面塑的魅力。
仓廪实,衣食足,而后有面塑。“面”其实是满足温饱需求的物质,如果用来“塑”,就变成了满足审美需求的艺术品,沉淀出特有的文化魅力。
非遗传承,人是关键。因家学渊源、个人喜好,一批批面塑传承人和爱好者走上了非遗传承之路。他们寓教于乐,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他们与时俱进,让更多人爱上面塑、传承面塑。
非遗面塑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审美价值,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社会中,面塑常常被用于庆祝丰收、婚嫁、寿辰等重要场合,寓意着祥瑞和美好祝愿。通过面塑作品,人们可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面塑也是一种教育和传承的方式,通过手把手的传承方式,面塑技艺得以代代相传。
从心尖到指尖,从物象到思想,从生活技能到面塑产业,面塑一次次完成了人与土地、与生活、与世界的互动和对话,让面塑“老手艺”遇上“新匠人”,在非遗中寻找到文化和快乐,让面塑“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