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飞
版次:062024年07月24日
年初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大会指出,“在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下,我们必须紧紧围绕‘闯新路、进前列’目标,以争先之志、实干之力,推动经济体量一年一跨越、位次一年一晋级。”“闯新路、进前列”这六个字,“闯”是精神,“进”是目标。发扬“闯”的精神,勇于开拓、善于探索、敢于创新、躬于实干,把“想干事”“能干事”的想法付之于行动中,落实到“干成事”中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毅力和内动力,在敢闯、敢干、敢拼中成就大事业,开创新天地。鄂尔多斯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顶梁柱,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迈入万亿GDP城市,进入全国地级市30强。目标远大,体现了鄂尔多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这个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勇闯、善闯,闯出新路,闯进前列。
意气风发瞄准“闯”的方向。有方向、有目标的“闯”方显“大智大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正义之路。只要我们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迈向成功的彼岸!”闯不是蛮干,不是冒进,是在坚持正确方向前提下的赶超奋进。闯新路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因此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
矢志不渝坚定“闯”的信心。夫战,勇气也。在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鄂尔多斯“闯新路、进前列”的目标是实现万亿GDP。目前,全国26个万亿之城,个个都是幸福之城、产业强市,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与这些城市相比,鄂尔多斯的差距还很大。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下,要实现进前列的目标,尤其需要坚定“闯”的信心,一要从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坚定信心,把握住《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巨大利好和难得机遇。特别是《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鄂尔多斯蒙苏、包头达茂零碳园区发展”“支持乌海、鄂尔多斯蒙西和棋盘井工业园区、阿拉善乌斯太工业园区整合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推进鄂尔多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建设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这既是对鄂尔多斯发展的战略定位,更是对鄂尔多斯加快发展的鞭策激励。二是从鄂尔多斯的发展态势中坚定信心。鄂尔多斯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十四五”以来,鄂尔多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过千亿台阶、达到5850亿元,在全国地市级排名由2021年的64位攀升至目前的43位,三年晋升了21位,获评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2023年,鄂尔多斯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在全区列榜首,优化营商环境区考“四连冠”,展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之势,斗志昂扬的奋进之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鄂尔多斯进一步增强向前进、向上走、向高攀的底气,是鄂尔多斯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底气和动力源泉。
守正创新把握“闯”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既是我们“闯”的原则,也是闯的方法路径。守正就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硬道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激活创新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优质生产力的理论,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优质,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新的生产力理论,让鄂尔多斯的“闯新路”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抓手。以“新”提“质”、以“质”催“新”,积极开辟新路径、打造新引擎、塑造新优势是鄂尔多斯闯进前列的必然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加快原始创新和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率。一是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圈,激励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支持新技术创新和新创企业孵化。二是加强重点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新型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研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顶尖团队入驻鄂尔多斯,建设鄂尔多斯的学科体系,以学科体系支撑研究体系。三是加强科技成果的产学研衔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链条。通过将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业效率和质量水平。
高瞻远瞩明确“闯”的路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要有明确的思路,思路就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抓发展,迈步新征程,要着力提升目标追求,拓展思路举措,探索发展新路径。“闯”蕴藏着无限可能,往往可以打开通向更美好未来的大门。但与此同时,“闯”应当立足实际、把握规律,绝非盲目、冒进、蛮干。闯新路并不是另起炉灶,也不能一味守成,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巩固放大现有优势;还要大胆重塑再造,培育形成发展新优势。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强调“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从全球视野看,当前国际产业竞争更多表现为基于产品、工程和服务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水平的比拼。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进”的目标,必须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要聚焦改革创新,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更多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打响“投资鄂尔多斯”品牌,释放企业改革发展活力。树立国际视野,瞄准全球全国大市场,提高开放合作本领,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二要聚焦绿色发展,提升美丽“暖城”城市品质。建设美丽暖城是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关于内蒙古发展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是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美丽暖城,首先实现生态之美,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升生态治理的能力,尤其是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通过将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机嵌入生态文明建设,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三要聚焦产业强市,锻造经济发展“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过去鄂尔多斯凭借实业快速崛起,未来也必须依靠产业突破闯入前列。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核心是坚持产业强市、实业兴市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站立时代发展的高度,鄂尔多斯提出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的任务: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每个产业前面都冠以“世界级”,这是对产业发展规模、体系、品牌的要求和定位,也是鄂尔多斯实现进前列目标必须具备的格局与气魄。
善作善为提升“闯”的智慧。时代正呼唤着“闯将”,而且是更高水平、更不一般的“闯将”。有了“必闯”的决心和敢闯的干劲,还要有“善闯”的本领。“善为”需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坚定“敢为”之决心。要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敢于涉深水、闯险滩,遇到棘手问题时,想方设法“破题”寻良策,面临急难险重时,迎难而上“闯关”找出路,应对重大挑战时,自告奋勇“迎战”挑大梁,彰显“敢为”的硬核担当。“善为”需稳扎稳打、力胜其任,提振“能为”之信心。要在理论学习中“充电”,挤时间、埋下头、沉下心,系统全面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变不通为精通,化未知为已知。同时,在知行合一中“提能”,走出书斋,观照当下,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在实践中检视知识短板,及时填平补齐。“善为”需稳中求进、日拱一卒,永葆“勤为”之恒心。要牢记为官一方,勤勉政务的道理,既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颗再钉一颗,在抽丝剥茧中理顺基层事务的千头万绪,又要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高度自觉,铢积寸累,日就月将,在压茬奋进中勇建新功。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站上新的历史起点,鄂尔多斯的出路与未来,仍系于改革、系于开放、系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拿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增强“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底气、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也一定能成就“闯新路、进前列”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