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鄂尔多斯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建议

□张强 简尔戎

版次:062024年07月17日

笔者从相关公开资料了解到,202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7.2亿吨标准煤。其中,全国石油消费量7.56亿吨、天然气消费量3917亿立方米、煤炭消费量48亿吨。其中,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74.6%,天然气42.6%,煤炭10%。能源进口通道主要是4个陆地通道和一个海上通道,分别是中亚、中俄、中缅、中巴4个陆上通道和马六甲海峡1个海上通道,其中80%的石油进口途经海上通道,因此,能源安全和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能源自主可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鄂尔多斯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城市,立足资源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正积极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据了解,鄂尔多斯全市综合能源消费7633.74 万吨标准煤。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原煤产量8.1亿吨,天然气286.0亿立方米,焦炭1279.7万吨,甲醇1286.2万吨,煤制油328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发电量1856.7亿千瓦时,全年用电量957.9亿度。全市电力总装机4599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1040万千瓦、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04.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5.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依然较低,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全市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正逐步成为国家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先后有5个项目纳入国家“沙戈荒”大基地清单,总规模达3400万千瓦,均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投产。已建成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蒙西至天津南(及蒙西至晋中)特高压交流2回“点对网”特高压外送通道,合计设计输电能力1800万千瓦。鄂尔多斯市拥有超4.3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涵盖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大部,建设新能源基地潜力巨大。经测算,除已建、在建和已规划新能源基地外,全市还有新能源开发潜力超2.4亿千瓦,其中光伏可开发规模约2亿千瓦、风电可开发规模约4000万千瓦。同时,全市不断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推动“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已形成风电装备5GW、单晶拉棒25GW、硅片23GW、光伏组件11.5GW、动力及储能电池10.5GWh、氢燃料电池系统超万套、新能源汽车4万辆的生产能力。

全市能源主要以原煤运输、天然气管输和特高压电力外送方式供应全国,能源载体较为单一,能源产业链条不长,产业规模不大,附加值不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彻底摆脱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困局,满足能源的安全稳定供给,长远谋划能源城市的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定位,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势,必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走好能源转型之路,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全产业链,实现中国能源的自给自足。建议如下:

一是做大做强新能源全产业链。立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制造能力、机械化能力和数智化能力,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风机到新能源电站、虚拟电厂打造风电光伏全产业链集群,一体化发展新能源产业,以供应链集中优势降低项目运行成本,提高全市产业整体竞争力。充分扩大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市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及屋顶、闲置土地等资源,应上尽上新能源项目,以超大内需市场推动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善,实现产业的迭代升级和集群化发展。

二是布局一批能源外送通道。加快布局一批鄂尔多斯至京津冀和中东部地区电力外送通道,争取在新能源项目大规模投产前建成投用,以此保障全国新能源电力供应。同步实施纯氢、掺氢和甲醇长输管道建设,全力保障新能源在交通、化工等领域的跨时空消纳。全面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布局一批虚拟电厂,聚合市内可利用的电源和负荷,优化配电网运行模式,保障大电网运行。

三是加强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示范和推广电动重卡、氢能重卡、氢化工、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将大规模的新能源电力以氢、甲醇等形式储存利用,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算力和东部区高耗能的重点项目,将本市的煤炭、天然气、新能源电力优先用于本市产业的落地转化,提升产业的附加值,降低能源的运销成本。全面实施能源替代项目,针对全市重点的高载能项目精准实施绿电替代项目,针对新引进项目,实施绿电提升行动。

四是发展大规模新型储能。在火电灵活性改造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和水资源条件,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按照风电光伏电站投产进度,按一定配储比例同步建设电化学储能项目,为新能源电力消纳提供保障。提前布局钠离子电池储能、大型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防止弃风弃电,保障新能源电力全天候持续稳定输出。

五是延伸能源产业链条。坚决落实能耗双控、“双碳”目标相关要求,杜绝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把控“两高”项目审批关。大力推动现有煤炭、煤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依托现有煤制油、甲醇、烯烃、乙二醇产能,推动基础化工从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重点发展高端牌号聚烯烃、煤基可降解塑料、α烯烃等特种合成油,芳纶、聚酯以及其他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下游等产业。

六是做好传统能源的兜底保障。传统能源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压舱石,在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中起基础保障作用。在做好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做好传统能源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同步有序发展。

(张强 单位:鄂尔多斯市国瑞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简尔戎 单位: 鄂尔多斯市政协)

作者:${article.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