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牧场羊毛”增收记

□王莹

版次:022024年06月28日

六月的牧场,绿草如茵美如画,一碧千里牛羊壮。走进乌审旗嘎鲁图镇布寨嘎查,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群群“脱去外衣”的羊儿们在牧草场中肆意撒欢儿的景象,草地上“志愿红”与“羊毛白”交织在一起,原来,是志愿者们正帮助农牧民收获“软黄金”,这美好的画面绘就了夏季牧场上的“别样风景”。

巾帼志愿帮忙剪 化解牧民“烦心事”

“牧区少闲月,夏初人更忙”。每年的五、六月份,农牧民格外忙碌,因为又到了“剪羊毛”的季节。在这农忙时分,劳动力不足成为部分农牧民的烦心事,若不能及时为羊儿剪去厚重的绒毛,不仅不利于牧业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为此,嘎鲁图镇组建了由嘎查村(社区)干部、党员、村民等组成的12支嘎查村巾帼志愿服务队、6支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共计志愿者400余人,为农牧民送去暖心服务。

抓羊、捆扎、修剪装毛、标记号……志愿者的流水线操作配合娴熟,再加上机械剪毛手“黑科技”的加持,今年农牧民的剪毛季仅耗时数天,就累计为沙如勒努图克嘎查、布寨嘎查、呼和陶勒盖嘎查的40余户农牧民剪了5000多只羊,有效化解了农牧民心中的“烦心事”,促进了农牧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看着一只只干净整洁的细毛羊在牧场上欢快地奔跑,志愿者脸上笑呵呵,农牧民心里“喜羊羊”。

集体互助统一收 化解牧民“存储忧”

羊毛剪完了,如何储存又成为农牧民的“心头事”。对于农牧民来说,常常会碰到“新鲜出炉”的羊毛遇“价格冷淡”的情况,于是“先储存,后出售”便成为农牧民保障收益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嘎鲁图镇牢牢把握农牧民的需要,在“兴产业,延产链”上下功夫,采取“集体收+统一储”的方式,着力扩大细毛羊附属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积极引导嘎查村集体争取项目、整合资金,成功建成多个“多功能羊毛储备库”,集收毛、储存、筛选、打包、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拓展利润空间,既保障农牧民利益,还能提高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如今,走进沙如勒努图克、布寨、呼和淖尔等嘎查的多功能羊毛储备库,一包包筛选好的羊毛整齐地码放在库内。据统计,今年,嘎鲁图镇各嘎查累计收储夏季羊毛近180吨,成功地解决了周边农牧民羊毛储存难和卖价低问题,切实为农牧民带去暖心惠民服务。

组织引领齐心购 稳固牧民“收益盘”

“羊毛统一收起来,收益什么时候能拿到手”成为很多农牧民的碎碎念。为在最短时间实现农牧民的收益最大化,嘎鲁图镇坚持党建统领、合作社示范带动、农牧民主动参与的路径,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牧户”发展模式,调动本土种养殖大户共同建立“细毛羊合作社”与农牧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鼓励农牧民参与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组织开展新型细毛羊养殖繁育培训等优质服务,多措并举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在收购羊毛的过程中,合作社主动将农牧民家中的散羊毛统一收购后进行初级加工包装,根据市场行情把定价权交到农牧民的手中,把最赚钱的后端产业留在当地,利润分给农牧民,带动更多农牧户稳固自身的“收益盘”。

多方协作合力销 鼓起牧民“钱袋子”

为持续拓展羊毛销路,扩大细羊毛品牌影响力,让“牧场羊毛”真正走出牧场、走向市场,嘎鲁图镇充分发挥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化联合体的作用,构建鄂尔多斯细毛羊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活化销售网络,引入多方源头“活水”,探索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市场”等发展模式,不断助力细毛羊附加产业升级蝶变。

据了解,全镇鄂尔多斯细毛羊现存量12万只以上,细羊毛年产量1000多吨以上;今年夏季,各嘎查对接多方企业,累计销售夏羊毛50多吨,成功打通羊毛产业致富路,让“牧场羊毛”走向多元市场。

作者:${article.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