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版次:062024年06月12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主要是在监督实践中还存在不准、不实、不深的情况,影响了监督工作质量,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监督的概念、属性、定位理解有偏差、把握不精准,简单地将政治监督的范畴无限延展,导致政治监督空化、泛化、虚化。
开展政治监督,必须对其内涵要义和职能定位理解精准、把握到位,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责任、政治立场、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纠正政治偏差,及时消除政治隐患;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加强政治监督,让围绕“两个维护”加强政治监督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共识和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特征。
一、深化政治监督,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监督高度重视,提出关于政治监督系列重要论述,为开展政治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就是通过纪委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监督发现体制障碍、机制梗阻、执行不力等方面问题,及时查找责任缺失,推动责任主体纠偏纠错,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这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时代课题、政治责任,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纪委要与党委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最终达到以高质量的监督保驾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如何做到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一是要解决个人思想的问题,主要是对纪检“再监督”的定位要准。纪检干部自身必须有更高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监督检查和其他工作不能混为一谈,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如果只看到业务层面和经营管理的偏差,那就是个人思想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只见事,不能见人和见纪律,这也就失去了政治监督精准化的意义。中心工作要抓好,作风建设就要抓实,纪检工作要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要“监督常在”,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与时俱进落实好“干中学”“学中干”,要将“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廉洁自律的标尺,扎实理论学习,为公司发展培育更好健康因子、注入更多清廉动能、贡献更大护航力量。要时刻保持自我革命和敢于善于斗争的精神,紧盯关键领域严把“监督关”,贯通协同各类监督,合力画好监督“同心圆”。
二是要明白纪检是维护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的维护者和捍卫者。纪委是党的政治机关,党章赋予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政治工作,对党忠诚是纪检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政治上可靠是对纪检干部第一位的要求,纪检干部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必须强化使命意识,扛起庄严责任,严格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这是我们党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一贯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的要求,充分履行监督专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处理好信任与监督的辩证关系,强化自身监督,自净门户,立信强威,把监督别人也是提升自己结合起来,防止“出内鬼”“灯下黑”。
三是要理解推进政治监督要严细深实、常态长效,保障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落地见效。纪检干部是用纪律的眼光看问题,能够敏锐发现是否有小圈子、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问题,这是我们的第一职责,也是基本职责。如果群众能看到的问题,我们看不到,那就是严重失职。这不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弱,也不是看不到深层次的问题,是没把问题当问题。
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分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突出的短板问题清单化,扎实推进本地“13359”行动纲领落实落细,看是否以“红梅行动”为抓手,是否有目标、有部署、有举措,具体贯彻落实得怎么样,是否跟踪问效,看职责有没有担当起来;“党委争星”“支部争星”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是否在时限内按要求、按规定完成等。
四是要聚焦关键节点,发现问题精准不遗漏。用好“四步八环节检查法”关注四个步骤八个环节。第一步看党委学习领会情况,学习环节重点看学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精神和集团制度,是否消化;领会环节重点看是否掌握核心要义,是否结合实际有创造性落实思路。第二步看是否调研谋划,调研上主要看是否开展调查和研究,是否把握形势、查摆出问题;谋划上主要看是否形成落实措施或方案,是否围绕问题制定举措。第三步看是否部署落实情况,部署上主要看是否布置,是否依据基层任务完成难易程度匹配资源、能力,是否及时指导、赋能;落实上主要看是否开展监督检查促进落实。第四步看跟踪问效情况,跟踪主要了解工作开展进度、质量等,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问效主要了解达到预期效果情况。最后从检查发现问题中聚焦政治责任分析偏差。
三、政治监督的定位、定量、定责、建议
一是准确把握问题性质、分清是非,做到定性精准。对问题的定性是原则性问题,涉及是与非,必须对党中央负责、对被监督党组织负责、对纪检工作负责。政治监督发现问题,要从主观、客观、思想、态度、动机、行为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属于工作责任就讲工作责任,属于认识不到位就是认识不到位,属于能力问题造成的就是能力问题造成的。特别是对涉及政治问题的判断,要慎之又慎,必须做到问题来源明确、依据明确、事实明确,要有监督报告问题底稿作支撑,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把业务问题硬套为政治问题,更不能简单扣大帽子、上纲上线。
二是准确把握问题程度、分清轻重,做到定量精准。对确实存在的问题,不仅定性要准,程度把握也要准,不能放大,也不能缩小。比如,是严重问题、突出问题,还是比较严重、比较突出;是薄弱环节和隐患,还是短板和不足;是严重缺位,还是不够到位,都要精准界定。对问题程度的准确把握,背后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精神。如果在程度判断上不准确,就会给后期整改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给决策处理带来误判。
三是准确把握问题责任、分清主次,做到定责精准。政治监督盯的是权力和责任,如果只看到问题,没有看到责任,就没有把握政治监督的真谛。政治监督定责要准,问题和责任必须匹配。要搞清楚是谁的责任、负什么责任,是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是领导责任还是具体责任,不能含糊其辞,否则整改责任就无法落实。不能用问责代替负责,也不能用问责下级代替上级责任,既防止问责泛化,也防止问责不严。
四是准确把握政策、分清利弊,做到建议精准。贯彻落实政治监督工作,要做到发现问题和推动解决问题并重,在强化整改上集中发力。政治监督不仅发现问题要精准,推动解决问题也要精准。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要鲜明、具体、准确,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公司政策规定、符合被监督党组织实际,做到可操作、可落地、可整改。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