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丽
版次:072024年04月09日
阳光下,小海子银光闪闪,幽雅恬静,清新明丽,像碧绿的翡翠散发着耀眼的光。远远望去,“海”水绿的耀眼,绿的惊艳,绿的惹人心醉。实际上,这并非真正的海子,而是几个沙丘之间平缓地带的寸草滩上自然形成的几个小水洼。在这半荒漠化的草原上,能有这么几汪碧水,实属奇迹。
这片草地也因为这几个小水洼的存在绿茸茸的,四周点缀着一丛丛、一簇簇金色的、紫色的、白色的野花,为原本裸露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海子的边缘长满葱郁的芦苇和青翠的香蒲,妩媚而飘逸地摆动着腰肢,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
蝴蝶、蜻蜓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啾啾”叫着飞向不远处的另一片芦苇丛中,两只正在水里嬉戏的麻花鸭受到我的惊扰,凌空掠起,发出高亢的“嘎嘎”声,响彻云霄。
相较于芦苇的横冲直撞,锋芒外露,香蒲则像大家闺秀般亭亭玉立,含蓄大方。它们一束束从水里伸出来,翠绿的叶子生机盎然,散发出缕缕幽芳。
香蒲本不应出现在草原上。草原上的植物和草原上的汉子一样粗犷豪放,而香蒲却柔美、细腻,更像江南少女袅袅娜娜。可是,它偏偏就生长在沙漠里的这几汪水塘中,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机缘巧合才出现在这里。
乍暖还寒时候,香蒲就会从水面冒出尖尖的嫩芽,像小鸭子的嘴巴,扁扁的,香蒲是最能感知大地回暖的植物,到了冬天遇霜后它就隐藏在海子的淤泥里过冬。人们听说它可以驱蚊虫、每到端午节,便将它和艾草一起扎成束挂在门口以驱邪。作为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我想它主要是用来驱蚊虫的,纯天然、无公害。香蒲还可以编织蒲垫、蒲扇和一些装针头线脑的小器皿,铺在炕上柔软又暖和。
香蒲还是牧区盖猪窝、羊棚的好材料。父亲弯着腰,一手攥紧香蒲,一手持着一把锋利的镰刀“嚓 嚓 嚓”将割下香蒲递到我的手里,我连抱带拽将香蒲摆在岸边的场景,仿佛一张定格的照片铭记在我的心里。
香蒲最有趣的是蒲棒棒,俗名蒲娃娃。祖籍陕北的我对“娃娃”这个北方方言词并不陌生,鸡娃儿、猪娃儿、狗娃儿……这都是针对动物的,还是头一次听说把植物叫作娃娃的。蒲娃娃这个名字,真的是既可爱又呆萌,但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大家对它的喜爱。
夏天里,香蒲笔直挺拔的茎秆上覆盖着细长的叶片,犹如一支支鲜绿的嫩竹,茂密的枝叶中会结出许多像“火腿肠”“糖葫芦”“蜡烛”的短棒,这就是蒲娃娃。
蒲娃娃矮胖矮胖的,饱满结实,表面隆起像婴儿胳膊一样一圈一圈的皮纹,儿时常和小伙伴们一人折一支“蒲娃娃”当玩具,奔跑,嬉戏,蓝天下、草原上、院子里留下了串串欢笑声。蒲娃娃有厚厚蒲绒,每到成熟时,母亲总会缝制几个枕头套子,将采来的蒲娃娃装在里面放在院子里敲打,不一会儿,一个绵绵软软的枕头就做成了,长期枕它可以起到安神镇惊、调节血脂等作用,据说还可以入药。干透了的蒲娃娃身体会变软,用手指一按就会陷下去,用力一抖,洁白的蒲絮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四处飘荡,落在我们身上,落在院子里像柳絮、像蒲公英。
香蒲是一种可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的植物,自古以来就深得画家、诗人的喜爱,是大家公认的最有雅致和禅意的植物。它不畏严寒酷暑,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生长在野外则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摆放在家里则温文儒雅、清秀俊逸,公园的水景、庭院里的假山,点缀一丛香蒲,让人赏心悦目,书房里摆放一盆香蒲,轻盈悠然,仙气飘飘,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画画,那真的是一种享受。
《说文·艸部》中是这样解释的:“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蒲是一种可以用来编织席子的水草。更加确切地讲这里的“蒲”为植物香蒲,是一种香蒲科挺水植物。别称还有水烛、甘蒲、蒲草、蒲菜、金簪草等。属多年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
香蒲带着经世之情从古老的时光里一路走来。《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诗句。世代耕耘的先民们充满智慧地以菖蒲的荣枯为信号,菖蒲萌生时便开始了一年轮回耕作的农事。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草木,蒲娃娃便是我心头的那一颗朱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