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暖城多味” 这“香”有礼

版次:042024年03月19日

在全国两会期间。来自鄂尔多斯的市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暖城多味”精彩亮相,自3月1日起“暖城多味”宣传视频在CCTV-4《今日关注》栏目CCTV-9 午间黄金档集间内播出,全情献礼全国两会。

北纬40度,中国北方高原之上,黄河澎湃而来,流经鄂尔多斯时,以巨大的“几”字,拥抱着一片古老而丰厚的土地。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大门,鄂尔多斯毗邻晋陕宁三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也是众多优质农畜产品的荟萃之地。森林、田野、湖泊、草原、沙漠,多彩立体的自然地貌滋养着多元物产,孕育出“多滋多彩”的舌尖尊享。

“暖城多味”的全情盛放,正是鄂尔多斯以“美味”给予更多人的贴心礼遇。

“百亿级”产业孕育出“多滋多彩 ”

从14万年前的“河套人”,到新时代的幸福鄂尔多斯,暖城,从不缺乏守正与创新。

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排头兵”,鄂尔多斯是一座“多能、多业、多景、多联、多福”之城,全市多项指标在全区处于领先水平。这里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时尚,又不缺市井烟火的诗与远方。

地貌多样、文化多元、生活多彩、健康多福……这些“多多”共同“拼”出成了鄂尔多斯“多滋多彩”的风味。

作为一座“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的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从来都是将温暖铭刻于心,将担当履责于行。

多年来,鄂尔多斯充分发挥身处黄金种养殖带和黄河“几字弯”腹地的地理优势,坚持“二产拉动一产”,推进一产重塑,做大一产的盘子,推动粮食、肉牛、肉羊、羊绒、奶业五大产业向“百亿级”迈进。

2023年全年实现粮食产量42.5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为“中国饭碗”增添了更多“鄂尔多斯粮”。

鄂尔多斯市地处公认的畜牧业黄金带,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以安格斯肉牛、乌审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为代表的高品质牛肉广受市场好评。拥有阿尔巴斯绒山羊、鄂尔多斯细毛羊等多个地标,并打造了鄂托克前旗羊肉等区域品牌,真可谓“遍地羊群味独鲜”。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品种悠久,其山羊绒具有洁白如雪、纤细如丝、手感柔软、光泽度好等众多优点,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鄂尔多斯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羊绒主产区、羊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羊绒产量占内蒙古52%,占全国22%,占世界13%,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绒都”,正在向世界绒都挺进。

鄂尔多斯还位于“黄金奶源带”,积极落实自治区“奶九条”及鄂尔多斯市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每年计划投入1亿元,重点支持新建规模牧场、中小牧场提升改造、生鲜乳加工增量等。

五大百亿级产业实现了农林牧渔全覆盖,特色产品应有尽有,是“多滋多味”的最好表达。

一批甄选品牌熔铸成“暖心暖味”

天空蓝、草原绿、黄河水,三色彩带融于鄂尔多斯高原之上,以多彩的黄河几字弯为核心元素,品牌辅助形象以鄂尔多斯地图为原型,特殊光影效果让“温暖、阳光”成为隐藏元素……打开“暖城多味”的品牌logo,“多滋多彩”的设计理念变身为“暖心暖味”的直观呈现。

鄂尔多斯大地,四季分明、温度适宜,空气纯净、土壤富硒,大河、大漠、大草原浑然一体,多样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物产形态相辅相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和充足的光照,让瓜果蔬菜口感鲜甜,以天然优质牧草为食的牛羊,肉质紧实、鲜香爽口。

这里不仅有草原羊、大漠蟹、黄河鱼,还有雪白的大米、劲道的白面、爽口的豆面,还有各类杂粮、瓜果蔬菜、水产品……一米一粟、一肉一菜,烹煮出人间烟火,传续着人们的“鲜美生活”。

近些年来,一大批“鄂尔多斯产”的甄选优品成为幸福生活的“标配”。

林果产业不断壮大,“小果子”变身成为海红果汁、海红果酒、杏仁露、沙棘饮料、苹果汁等多元化、特色化产品,畅销全国。

小杂粮产业趁势而红,“准格尔小米”“准格尔糜米”“准格尔荞麦粉”被认证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真可谓小杂粮种出了“大名堂”。2023年,农业农村部在准格尔旗设立了杂粮科技小院,为小杂粮的扩繁推广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另外,葵花、玉米、辣椒、西红柿、甘蓝菜等等绿色农产品远销“北上广”。

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等“盐碱地海鲜”成为消费者的新宠。鄂尔多斯打破技术壁垒,在42万亩盐碱地做起了“海鲜文章”,把曾经颗粒无收的盐碱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还有螺旋藻,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优异的纯天然蛋白质食物源。位于北纬39度的鄂托克旗处于优质螺旋藻生长带,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温螺旋藻产地,螺旋藻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首位。目前鄂托克旗已有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欧盟有机认证的企业有5家,获得犹太食品认证的企业有5家,获得出口备案证的企业有9家。2020年7月27日,鄂托克螺旋藻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2021年3月获得了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地理标志产品,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的“结盟”。

……

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绿色食品204个、有机农产品16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 14 个、名特优新农产品 67 个。这些甄选优品,既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农牧民的涓滴匠心,也彰显了“暖心暖味”的厚实底气。

“暖城多味”助力暖城名片精彩出圈

产品为载体,饮食即文化。打响暖城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关键一招。

在龙年春节前举办的“暖城多味”消费帮扶年货节上,依托“暖城多味”,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千余种优质农畜产品集中亮相,人们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乡愁、香味”,再一次为大家集聚惊艳:最优的就在身边。农牧企业、合作社与驻地大型企业现场签署消费帮扶协议29项,签约金额达1.12亿元。

一个个消费者抢购出场景,一组组数据跃升的数据,为农牧民坚守土地精耕细作、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围绕农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出稳生产、优供给、促投资、保销售、增效益的政策“组合拳”,高质量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市“粮袋子”“肉案子”“菜篮子”一路向绿色、高效、优质方向挺进。

如何助力“暖城多味”出彩出圈儿?不仅是将优质农畜产品“推送”给更广阔的市场,更是在为全市优质产品搭建的增值服务平台,让优质、优价成为惠及广大农牧民的“普遍规则”。

“暖城多味”正是意在如此。

整个品牌产品体系将通过明星产品为“暖城多味”市场营销打开局面;主打产品覆盖鄂尔多斯市重点农牧产业,数量最多,承担“暖城多味”品牌80%以上销售任务;以其他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为补充,持续丰富“暖城多味”品牌体系,为品牌价值引流。

同时,通过常规农畜产品、休闲食品饮料、组合产品、定制产品以及大宗产品的不同系列组合实现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全面覆盖,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吸附到链条上。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天,“暖城多味”无疑是鄂尔多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起笔”,必然会让农牧民提振更强信心,让共同富裕的路子更宽、让乡村振兴的劲头更足,也将为描绘好“工业反哺农业”的“工笔画”助力。

黄河“几字弯”,温暖天下人。“暖城多味”,一份来自鄂尔多斯高原的农牧优品,这“香”有礼、世界共享,必将让暖城的好口碑、好形象更加可亲可爱、有形有感!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艳 市农牧局市场科)

作者:${article.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