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学党史

2025年07月28日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4周年华诞。回望百年壮阔征程,我们更加笃定:在党的掌舵领航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必将破浪前行,驶向光辉的彼岸。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岁末,党员已逾一亿,基层组织突破五百二十五万;而百年前,仅有五十八位平均年龄二十八岁的青年,在风雨如晦中点亮了那簇微火。百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回答了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方向。比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个阶层: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因朝政腐败,壮志未酬;洪秀全、义和团所代表的农民起义,受自身狭隘所限,终归失败;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重臣,在腐朽制度下空谈图强;戊戌年间,康梁振臂变法,奈何资产阶级筋骨未坚,只余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洒京华;辛亥风云,孙中山擎旗革命,亦因革命派内力未充,终教袁世凯盗鼎,功败垂成。

历史最终选择了共产党

1921—1949:二十八年栉风沐雨,一路荆棘,一路血火。党甫一诞生,便以工人运动为中枢,然而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联手绞杀,酿成二七惨案,轰轰烈烈的工潮自此沉入低谷。

1923年,中共三大高举统一战线旗帜,全力助推国民党再造新生。1924年1月12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由此,国民党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的中国民主联盟。两党以广东省为北伐大本营,以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军人为班底,于1926年至1928年北伐,基本消灭了北洋三派军阀的军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溘然长逝,国民党随即裂作左、中、右三派。掌黄埔军权、挟北伐总司令之威的蒋介石集团,以江浙财团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后盾,率先向统一战线开刀。1927年4月,上海血刃突起;7月,武汉汪精卫亦步其后尘,“分共”令下,轰轰烈烈的北伐戛然中断。年幼的共产党同志或被屠杀,或黯然脱党,血雨腥风,前路陡暗。当时共产党由6万余党员锐减到2万多,由此进入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共产党人并未被屠刀吓退、被血腥征服、被斩尽杀绝,他们擦净身上的血迹,俯身掩埋同伴,又挺身而起。1927年的三大起义,是他们向国民党右派射出的第一颗子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从此在枪膛里回响。党领导的武装破土而出,井冈山上,一簇星火被高高举起,终成燎原之势。1930年3月,全国已有红军13个军六万余人,在随后的一年中,以江西瑞金为中心,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这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得整体形势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他们以革命的首创精神改写马克思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选择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道路,把山沟里的星火引向了通向全国胜利的长征。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后,四道封锁线撕开血路,从8.6万骤减至3万,中共中央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贵州遵义转移。夺取遵义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终结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主导地位,并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领域的核心领导地位,不仅挽救了党更挽救了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挂帅的新“三人团”统御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弹指间便把十万围剿甩作身后烟尘,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抵达谢子长、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苏区,结束长征。

国共相争未已,倭寇乘机发动九一八、华北、卢沟桥三大战火,中日矛盾迅即跃升为主要矛盾。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乾坤倒转的枢纽,两党再度携手,国民党鏖兵正面,共产党深入敌后,八年并肩,共御倭寇,中华民族通过九一八以来14年的对日斗争,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日本战败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国民党单方面不执行谈判协议,又三年内战,共产党赶走国民党右派在大陆的统治,在1949年10月1日15时,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发出了一声庄严的宣告,新中国就此诞生。

历史昭示:若无共产党,便无新中国

二十八载血火淬炼,党与人民并肩,驱倭寇、碎旧政权,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于废墟中肇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一曰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之屈辱,二曰终结四分五裂之散沙,三曰废除列强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自数千年皇权专制一跃迈入人民民主新纪元。

1949年—1978年,新的使命随之展开:党率领人民踏上国强民富的征程。旧中国留下的,是一副烂摊子:生产凋敝,道路梗阻,市井凋敝,失业如潮;工业总量跌去七成,钢年产仅十五万吨,粮产只一亿一千余万吨,人均国民收入二十七美元,尚不及亚洲均值三分之二。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冷眼旁观,等着看红色政权的笑话。然而,在党的旗帜下,亿万人民拧成一股绳,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气概,劈山填海,重整河山。首先,新政权致力于巩固自身基础,对外加入以前苏联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通过抗美援朝打破了近代列强在海岸线架几门大炮即可侵略一个国家的历史。对内和平解放西藏,西南彻底剿匪,在完成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以及推进三大改造之后,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建立起来。

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依靠独立自主的力量成功实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随着70年代初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第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通过乒乓外交改善中美关系,变美苏争霸格局为中美苏三足鼎立;凭借第三世界国家的鼎力相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昂首重返联合国,夺回本就属于自己的合法席位。

历史再一次昭示: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伟业;正是这场革命,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第一次把生产资料私有制送进历史博物馆,第一次让“剥削”二字失去制度土壤,第一次让“人民当家作主”从理想照进现实。一连串环环相扣的历史节点,共同构筑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固防线,也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深刻、最为广泛、最为彻底的社会变革。

1978年—2012年,三十四载改革开放史诗: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声春雷,改革先农村、后城市,特区破土,开放之门轰然开启;十三大标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位;十四大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蓝图;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六大书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篇章;十七大高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红旗帜,串起中国腾飞之路。

放眼五千年文明长河,没有任何一次社会变革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这样,彻底改写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命运:它让中华民族在近代百年沉沦后实现命运的“U形逆转”,使东亚病夫变为东方巨龙;它使中国人民首次以主人翁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汇聚成任何困难都压不垮的磅礴伟力。2012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13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久久悬而未决的痼疾被一一攻克;屡屡谋划却未竟的宏图终变作眼前的巍峨大厦。党的十八大擘画新程,党的十九大唤醒初心砥砺使命,党的二十大高擎伟大建党精神火炬,接续照亮复兴长路。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5年上半年财政收入达到6.6万亿元,200多种工业产品量世界第一,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更使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大放异彩。历史将持续证明:唯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推动中国的发展;而这条由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人间正道,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迈进。

党的成长之路荆棘丛生

第一重荆棘——对手武装到了牙齿;第二重荆棘——敌人用屠刀与血海斩尽杀绝;第三重荆棘——革命只能在残破的山河匮乏的资源中求生。在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下,究竟是什么让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不仅没被压垮,反而愈挫愈勇?近代革命屡起屡伏,为何最终由中国共产党画上胜利的句号?答案只有两个字——信仰。

信仰,是甘愿为之生、

为之死的笃定与敬畏

党诞生伊始便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章多次重申: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现在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信仰凝成血与火的丰碑:井冈山精神犹如燎原星火,长征精神则经受了九死一生的考验,延安精神闪耀着窑洞灯火,抗战精神凝聚着烽火家国,西柏坡精神则是“赶考”征程的出发点。迈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阶段以及新时代,信仰又写下新的篇章:抗美援朝精神彰显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大庆精神体现战天斗地的顽强拼搏;“两弹一星”精神蕴含隐姓埋名的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诠释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雷锋精神象征永垂不朽的高尚品德;红旗渠精神展现劈山引水的坚韧毅力;抗洪精神凸显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抗非典精神彰显无畏逆行的医者担当;航天人精神体现追星揽月的创新勇气;抗震救灾精神彰显生死驰援的人间大爱;三北精神诠释荒漠披绿的生态坚守;蒙古马精神展现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104年来,建党精神谱系一脉相承,根子上都是对信仰的坚守:因为信仰,所以看得见;因为信仰,所以无畏。没有信仰后果会是很严重的。

百年党史昭示: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委党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