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楚日拉:方向盘上的追梦人

2025年07月27日

前路漫漫亦灿烂

盛夏的日头把草原烤得发烫,连云朵都躲得没了踪影,而在乌审旗人民广场上的工会驿站里却寻到一抹清爽。

在这里,见到了方向盘上的追梦人——萨楚日拉,一身沾着风尘的工装还没换下,黝黑的脸庞被岁月刻出深深浅浅的纹路。初见面,他满脸笑容,攥着瓶冰镇矿泉水递过来,指尖带着方向盘磨出的薄茧。

在广袤的鄂尔多斯草原上,乌审旗的能源运输动脉昼夜不息。这里有一群与风沙为伴、与方向盘为友的大型运输车辆司机,他们用责任与坚守保障国家能源运输的安全畅通,也在为心里的奔头和安稳的生活奋力向前。

萨楚日拉便是其中一员,从青春到不惑,从当年东风牌卡车的木制方向盘,到如今解放牌重型半挂牵引车的多功能操控盘,他以20多年零事故、200多万公里安全行驶纪录,成为运输行业的标杆,用平凡车轮碾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轨迹,更把“工匠”二字碾进了每一寸走过的路。

20多年前,萨楚日拉20多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从小就喜欢捣鼓车辆的他便选择了开车这份充满挑战的工作。

“刚开始给别人开车,一个月挣1200元,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工资了。”萨楚日拉回忆说,“但这钱真是辛苦挣来的,那会儿路不好走,车也不好,冬天的时候,没有防冻液,每天晚上都得把水箱里的水放掉,早上又得烧水、加水、着车,冻得手指发僵。车里也没有卧铺,我们两个人换着开,就在座位上蜷缩着睡,饿了就啃口干硬的馍馍,常常几天几夜就这么熬过来。”

20年前,鄂尔多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高等级公路很少,运煤主要通过109国道等普通公路,部分路段还是砂石路,路面颠簸、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还常常堵车,动辄堵上十几个小时。萨楚日拉就常年奔波在这样的路上,承受着高强度的劳动、高风险的处境,还有漂泊不定的生活压力。但他没被压垮,更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倔强,“越是艰难,越要闯出个样子来。”

他是个爱琢磨钻研的人,2017年在井队跑运输,泥浆罐车总进不了厂区,他盯着车斗琢磨了三宿,自己画图、改零件,硬生生给罐车加了个伸缩溜槽,解了这一难题。

2020年,他注册成立了“乌审旗图腾道路运输部”,成为施工队与牧民之间的协调者。同时,还建了微信群,为同行搭建起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谁家的车坏在半路,他准是第一个吆喝着找人帮忙的;新入行的年轻司机摸不透路况,他便画张路线图发过去,标清哪里有暗坑、哪段坡路要减速。在他眼里,方向盘不仅是谋生的家伙,更是串起同行情谊的纽带,他说,“跑运输的都是过命的交情,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2022年冬天,他带队执行“暖心煤”保障任务,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中,萨楚日拉用棉被包裹油管防止冻结,连续工作36小时,为500多户农牧民运输“暖心煤”1000余吨,解了群众的燃“煤”之急,也为“暖城鄂尔多斯”贡献了一份力量。

司机这份职业既成就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框住了他,长期与车为伴,让他除了驾驶之外难以适应其他工作。于是,他始终没离开和车相关的工作,出租车、大巴车、货车,多年来在不同驾驶岗位间辗转,对这条道路愈发熟悉,也渐渐生出了深厚情感。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冬季风雪肆虐,夏季高温炙烤,运输环境极为艰苦。从东胜到包头、河北、天津等地,萨楚日拉常年承担着煤炭等长途运输任务,多年的经验积累,他总结出“三查四稳”的诀窍:出车前查轮胎、查制动、查油路;行驶中稳油门、稳方向、稳心态、稳车速。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较真,让他的车总能在风雪里稳稳当当,更把“安全”二字练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热心助人暖乡邻

“水滴筹:为生命续航。”“昂素回乌审旗,一个人。”翻开萨楚日拉的微信朋友圈,大概都是这两类内容。他总在用自己的微小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希望,从中不难窥见,这个蒙古族汉子是个心里有柔软、肩上有担当的人。

牧民玛拉庆夫是萨楚日拉的邻居更是他的兄弟,过去玛拉庆夫家里比较贫困,萨楚日拉用自己的铲车免费推地平地,帮忙拉运盖房子的材料。玛拉庆夫常说:“他不仅帮我干活,更给了我往前奔的劲头。”如今,两家人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在困境中结下的情谊也越发深厚,成了彼此最信赖的好兄弟。

工程车、挖掘机、牵引车……萨楚日拉不仅在驾驶技术上精益求精,更在生活里勤恳耕耘,一直在琢磨着通往幸福的门路,先后购买过多种车型。然而,这些车,不仅是他追逐幸福生活的工具,也方便了周边群众:给家乡修路,帮乡亲们挖饮牲口的水池子,为群众拉饲草料近千吨……只要有需要,萨楚日拉便开着自己的车去搭把手。有人说他傻,他嘿嘿笑:“草原上的人,谁没个难处?拉一把,日子就都能过顺了。”

一路援手一路歌

一路援手一路歌,善良从未被熄灭。

2021年,他途经G338国道时,冒险从侧翻的危化品车辆中救出司机,成功避免了次生事故的发生。

2022年冬天,雪后道路冰雪未消,行车困难。在从宁夏固原市去往银川市的途中,他遇到两车相撞事故,其中一名伤者突发剧烈头痛。他二话不说,便拉着伤者赶路,走到太阳山时,将人安全移交到赶来救援的120救护车上。

在乌审旗东出口的一次交通事故中,车辆相撞后,油箱开始漏油,经验丰富的萨楚日拉看出有燃爆危险,他不顾自身安危,将被困的司机从车里救出来,又立刻拨打了急救和报警电话。

这些惊心动魄的瞬间,他事后只字不提,再被问起,只说“换谁都会这么做”。

2023年春天,萨楚日拉在行车途中,天气突变,扬沙遮天蔽日,路上12台车辆因不熟悉路况停滞不前,萨楚日拉凭着自己对道路的熟悉和丰富经验,将滞留车辆安全转移,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损失。后视镜里,被救援的司机们打着双闪鸣笛致谢,他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继续往前开。

像这样的事,常常发生,曾经帮过多少人,解过多少困难,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每次救人后,他总是默默离开,好像这都是他的职责一样。

“应该的,出门在外谁没个措手不及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多少次,从死神身边抢救回来的陌生人要感谢他,他都婉言谢绝了。

每一次转动方向盘,都是向着梦想的方向校准;每一段里程的延伸,都在为理想的蓝图铺就基石。轮胎碾过的不仅是路,更是一个“工匠”对职业的敬畏、对生活的热忱。

从青葱岁月到两鬓微霜,萨楚日拉把“匠心”磨进每一次安全行驶,把善意融进每一次伸手相助,书写着最动人的追梦人的故事。路在脚下,梦在前方。而那条延伸向远方的路,永远在他的方向盘前铺展着新的希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