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追寻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札记

2025年07月17日

故事是审美形式,也是社会形式,亦是意识形式。内蒙古老区发展促进会编撰出版的《追寻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作为一种文化建构与叙事方式,将实践与审美在红色故事中统一起来,已不仅仅是一种叙述策略的选择。叙事形式本身,成为一种价值观,是对反映论的超越与完善。《追寻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以具体的、生动的、不乏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其独有的魅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内蒙古人民伟大斗争中同样孕育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种种实践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探索与实践。《追寻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不仅仅追溯足迹、举荐理,也展陈精神、弘扬信念,是一部纵横贯穿的内蒙古革命历史画卷。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离不开绵延的文化传承。内蒙古各地的革命历史故事为我们开启了一个“遵循正本、聚焦红色、突出典范、体现特色”的宽阔视域,也展示了一个强大精神的群体。全书分为四个板块,截取了中共组织在内蒙古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历史故事,以四个时期组成一幅内蒙古革命历史画卷,以点见面、画龙点睛地回顾了内蒙古革命历史的发展。书中的每个板块既呈现出相对独立的专题叙事,连缀一起又是一部较为完整的通史故事。看得出来,全书作了严谨、艰难的取舍。在故事中所展现出的重要的内蒙古革命历史的重要篇章,如何表现主题,表达精神、表意价值,显出了编撰者的艰辛与不易,也彰显了编撰者的情怀与追求。

历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也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的着眼点与历史时期的时代主脉紧紧相扣,相互呼应与吐纳,形象地揭示了内蒙古革命历史的起转承合。如《内蒙古第一代共产党人的摇篮》《内蒙古第一个革命刊物》《内蒙古国际红色秘密交通线》等,这一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斗争与生活皆有涉及。与过去的史料文献表述不同的是,这些故事更注重历史人文意蕴的开掘,信仰、精神、追求呈现出具象化、形象化的特征,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显出了审美的感染力量。故事的本质是创造,革命历史本身于旧中国就充满了强烈的创世的生机,善于传承才能继续前进。在红色故事还没有被深度挖掘的当下,这显得尤为可贵,也别开生面。示人以门径,引人入胜,不失为一种开拓。《包头东门大街12号院的红色烙印》以平实的笔墨,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准确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斗争的特点与特征,从中见出了革命者的性格与风貌。故事的核心功能是深入人心,《科尔沁草原上的红色基因》让读者在阅读中俯视历史的现场,不仅增强了可读性,也把生动的革命历史鲜活化了。

阅读的快感带来精神的启迪。这正是编者处心积虑的宗旨。《历史的丰碑:对内蒙古人民宣言》则以精准的历史叙述,诠释了经典的光辉。揭示出灯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真理,丰碑在实践中愈立愈坚,愈高愈丰美。《吉鸿昌将军与察北抗战》简洁而清丽,剪影般将主题表达得令人印象深刻。历史往往是创造力的显影剂。知微见著,展露出不同寻常史识的《“伊盟方式”:一种鲜为人知的统战方式》,故事铸牢了“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了对传统认知的重大突破,展现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与理论创造上一个意义深远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党的最宝贵理论财富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去看光明的天》《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的枪声》《红星初照乌审草原》等,也是内蒙古儿女心向光明、抱定信念、披荆斩棘、不断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记录,是不断发展壮大、涓滴成涌奋斗历程的缩影,也是我们今天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是本书革命历史故事确立当代价值的重要板块,对于坚守信仰、理想、赓续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一板块从编纂思想到故事选择,其影响力与向心力都凝聚到细节与肌理中,许多篇章写得丰富、生动、感人,叙事、写人、写景、写情皆有生动传神之处。《毁家纾难的王老太太》《乌兰夫三进王府》《“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等诸多篇章,有提升历史记事的意义。《令敌胆寒的蒙古抗日游击队》《烧不掉的“郝区政府”》《安正福武工队:“敌后斗争的方向”》等,无论细节描摹,还是情节展开都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历史张力,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在危急关头所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的展示,也是生命力勃发的象征。《小西梁会议:抗日政权建设的分水岭》《成吉思汗陵西迁》《延安蒙古文化热与红色剧的发端》等,有通贯之气,宝鉴可信,具有强烈的人文价值,这尤为可贵。对红色革命历史故事的开掘作了有益的探索,让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入人心,光耀千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气势磅礴的史诗,改写了民族命运,缔造了辉煌历史,开创了未来道路,表现出卓越的创造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与魄力,创建了新中国,也构建了世界的新秩序。

内蒙古的革命历史同样书写了云卷波谲的历史进程,《平绥战役:解放战争的先声》《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旗帜》《四三会议:自治运动历史性的转折点》等篇章,展现了革命历史发展的脉络,筚路蓝缕,草叶着露,鲜活揭示了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展现出深邃的历史内涵。《中国共产党创建东蒙根据地》《1947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全民抗疫》《解放区土地制度的亘古巨变》等呈示了中国革命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展示了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展露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展民族革命斗争的智慧和策略,精心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绥东战地花絮》《不同寻常的芦河阻击战》《铁骑血战黑土地》等以细致的笔触,回到历史的现场,身临其境地体会了革命历史的惊心动魄,展示出强劲的精神引领力,也展现了中国革命所凝聚和焕发出的壮阔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生动记录,这些时代先锋也是民族精神的楷模与群像的雕塑。这同样表现在《现代花木兰传奇》《孤胆英雄好特老》《哲里木剿匪记》等篇章中,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革命历史时期前赴后继、汹涌澎湃的时代图景,每以点睛绘魂魄,便以传神留青史。《为信仰而生的世界公民》《实现“绥远方式”的曲折历程》《“三不两利”:牧区民主改革的伟大创新》等则展现了内蒙古革命历史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实践的高度、宽度、广度,从而显现出中国革命所蕴含的人类创造精神与深邃思想,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所实践和开创的道路丰富了人类实践,展露出中国共产党的胸襟与气魄,也从另一个视域印证了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伟大创造,是世界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资源。在《为信仰而生的世界公民》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美好未来卧薪尝胆、焚膏继晷、勇往直前精神所焕发出的强大感召力。明月出昆仑,河山多壮丽。为人民服务,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也是人类文明思想的升华,亦是中华文明开出的灿烂之花。

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以小见大,以月出天山的清明,辉洒春秋,无论是瀚海百重波,还是阴山千里雪,涤荡尘霾,如清风袭胸,明泉惹春。随着时间的流逝,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愈发历久弥新,这些故事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党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品质,集中体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革命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展读诸篇,感慨良多,如沐清风、如浴清泉,再一次坚定了我们的信仰,抱定理想、砥砺前行,凝聚起强大的精神与力量,铸牢使命意识,与今天创造伟业,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主旋律相呼应、共吐纳,定然会对全民族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助力我们谱写出磅礴的当代史诗,这大抵就是本书编撰的宗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