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 筑牢安全防线

2025年07月10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升级,案件持续高位运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深为关切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当前,我市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快速增长,已占到全市刑事案件的近一半,涉及冒充公检法、网络刷单返利、虚假理财投资、购物退款、婚恋交友等多种类型,受害人群涵盖老年人、大学生、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群体,给群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面对严峻复杂的犯罪形势,必须坚持全链条打击与全方位防范并重,不断织密防控网络,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强化源头治理,切断诈骗链条。电信诈骗犯罪的实施必然依赖通信、金融、网络渠道,从源头入手治理至关重要。公安机关要与通信、金融、网信等部门紧密协作,从严落实实名制管理制度,针对我市银行卡、电话卡、网络账号开设及使用量较大的情况,要加强事前审核和事中监管,防止被诈骗团伙利用。深入推进“断卡”“净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搭建诈骗平台、非法提供资金通道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压缩犯罪空间,筑牢防诈第一道防线。

广泛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范意识。电信诈骗防范的根本在于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嘎查村的组织优势,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牧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组织网格员、社区民警、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讲解典型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对于老年人、大学生、企业财务人员、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定期开展防诈专题培训。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短视频平台等多种媒体渠道,常态化推送防诈提示和典型案例,实现宣传教育无死角、全覆盖,切实增强群众识骗防骗意识。

推动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反诈防线。电信诈骗犯罪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手段提升防控能力。要依托我市良好的人才科创优势,加快推进智慧反诈平台建设,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建立案件线索智能分析研判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异常资金流动、可疑通信信息的实时动态预警、快速拦截阻断,最大限度降低群众受骗风险,努力实现“事前防范、事中阻断、事后精准打击”的治理闭环。

推进社会联动,形成防范合力。电信诈骗犯罪治理不仅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要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机关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体系。公安机关发挥打击治理主力军作用,与金融、通信、网信等部门协同联动;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账户异常监测和涉案资金紧急止付机制;电信运营商强化异常通信信息拦截和预警;网信部门强化涉诈信息监测、及时屏蔽诈骗网站和诈骗链接;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涉诈虚假广告和违规经营行为;教育部门加强校园防诈教育;新闻媒体强化防诈宣传报道;基层社区、嘎查村组织开展广泛宣传,切实将预警信息传递到位、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全面筑牢反诈安全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