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展任务与治理要求日益复杂,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党建模式在理念、形式与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满足当前改革深化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不仅是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国企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结合当前实践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分析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适应性强、操作性高的创新路径,为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时代背景与使命转变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承担着经济效益的责任,更肩负着政治功能的实现。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提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同步推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节奏。从传统的政治宣传向政治引领、战略统筹、文化构建等多维度扩展,党建工作的职能边界在不断拓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此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逐步从“独立运行”向“嵌入治理”过渡,强调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实现价值引领与制度保障的统一。新时代赋予党建工作更强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要求党组织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确保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以更加系统、科学、规范的党建模式回应新时期国企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
职工思想多元化背景下的党建引领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企业用人机制的灵活化,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日益多样,思想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种多元化既体现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上,也反映出对价值实现、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同期待。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式、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显得相对单一,难以引发广泛共鸣与认同感。党建工作要实现有效引领,必须关注职工的个体差异和时代诉求,通过理念更新、方式创新和平台拓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注重以价值引导为核心、以需求响应为导向,在情感沟通和思想塑造上形成柔性渗透和共鸣效应,真正把党建工作从制度要求转化为职工的自觉选择,使党组织成为思想认同的中心、精神凝聚的核心、价值追求的引路人。
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路径与实施机制
党建工作要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在理念更新与机制重构方面同步推进。创新路径应围绕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展开,通过推动组织设置与业务链条同频共振,构建“嵌入式”党建运行格局,提升组织生命力和政治功能。机制建设则需立足数字化手段,借助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管理、党员教育、考核评价等全过程可视化、智能化运行,增强工作效能与动态响应能力。在制度保障上,应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落地见效。实施过程中,还需强化党务与业务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党建队伍。同时,通过绩效对接、制度激励等方式,打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价值传导链条,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管理水平、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动力来源。
新时代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已成为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任务。通过路径重塑、机制优化和理念更新,党建工作能够在政治导向、组织保障与文化构建中发挥系统性作用。立足现实需求,回应时代呼唤,应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组织体系优化、数字平台建设等重点环节协同提升,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唯有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方能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注入强劲的政治动能与组织保障。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优晟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