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残联

为折翼天使铺就幸福之路

2025年06月08日

这是承载希望的事业,更是传递温暖的使命。

乌审旗以爱心为基石、以行动为桥梁,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发展成果,感受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2025年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乌审旗残疾人联合会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鄂尔多斯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残联组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乌审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当地聚焦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懈努力。

王利平的故事,正是乌审旗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位肢体三级残疾人,因16岁时的一场意外,两只胳膊严重摔伤,肌肉萎缩,失去了从事重体力劳作的能力,让他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2010年,生态移民政策让他一家的生活迎来转机。

2012年,王利平担任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残疾人专职委员,从此踏上为残疾人服务的道路。

2016年起,他主动为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无偿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他化身“土大夫”,对各类药物和检查项目熟稔于心;建立服务关系网,邀请专家坐诊;无论风雨严寒,坚持送药上门。

“不图啥,就想力所能及为党和政府分忧、回报社会。”王利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乌审旗助残工作者的心声。

近年来,乌审旗残疾人联合会精心部署、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在社会保障领域,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乌审旗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实施方案》《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实施方案》等多项惠民政策,“十四五”期间累计拨付693.21万元为1.9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参保支持,发放救助金150.2万元惠及1016人次困难残疾人。在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基础上,创新推出《肢体三级残疾人生活补助发放实施方案》(乌残发〔2020〕27号),累计发放专项补贴320万元,覆盖受益人群达3286人次。此外,投入74.6万元完成169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超额完成“十四五”既定改造目标,切实改善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有效促进残健融合与社会共享发展。

就业创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乌审旗残疾人联合会创新构建支持体系,开展18期职业技能培训,惠及980余人次;投入创业扶持资金302万元,助力139户创业示范户及自主创业户发展;培育辅助性就业机构,开发就业岗位。

图克镇“爱心牧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打造“残疾人家庭+合作社+市场”联动机制,带动周边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成为就业帮扶的典范。

康复服务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期间,乌审旗以系统化康复服务为支点,构建全生命周期残疾人保障体系。投资1800万元建成现代化残疾人康复中心,打造“医疗+康复+训练”三位一体康联体;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标扩面,为贫困及单亲家庭增设陪护补贴,累计发放儿童康复资金255万元,惠及252名残疾儿童;构建医养结合多元化成人康复服务模式,实现基本康复服务率100%;创新辅具适配服务体系,形成“普惠﹢特惠”保障机制,“十四五”期间完成1503件基本型辅具免费适配,惠及1480人,将70岁以上老年群体纳入基本辅具免费适配范围;依托甘露康养中心打造托养服务示范平台,构建“专业照护﹢康复指导﹢技能培训”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实践“托养一人、解放全家”的服务理念,形成具有牧区特色的残疾人照护新模式。

在“教育赋能+文化润心+体育强志”方面,乌审旗残疾人联合会全方位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

实施教育资助政策,累计拨付教育救助资金727.5万元,惠及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5166人次,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对辍学适龄残疾人持续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推进残疾人竞技体育人才梯队建设,成功输送残奥冠军哈斯劳、孟根吉米素等杰出运动员,在国际赛场展现草原儿女风采;实施文化助残工程,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有效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益与社会参与度,形成残健融合的良好氛围。

一项项政策、一个个行动、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乌审旗残疾人事业的坚实步伐。

这份“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激励着乌审旗残疾人联合会继续砥砺前行。

下一步,乌审旗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温暖的关怀,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在幸福路上稳步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