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叩问命运之门

2025年04月15日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出血而离开了我们……

史铁生,1951年1月出生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1月作为知青曾在延安市属延川县清平川关家庄插队,至1972年患腿疾离村回京医治。后下肢瘫痪;再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就这样,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疾病折磨、生存困境,在轮椅上徐缓滞重地行进着,顽强度过了38年!

在轮椅上一万四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强不息、笔耕不止,为我们无私奉献出《命若琴弦》《信与问》《回忆与印象》《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2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他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散文《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前者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者作为当代经典散文节选入中学生语文课本。

这么多年,他躺在病榻上,叩问命运之门:一次次在绝望中挣扎在绝望中爆发,一次次深入生命的核心坚守清洁的灵魂,而使他的生命价值闪射出绚丽的华彩。正如尼采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他是一位真正的精神上的钢铁汉子,也是一位真正令我们佩服的作家,更是一位纯粹文学艺术精神的守望者!

值得一提的是,史铁生对陕北这块土地和人民一直怀有深厚的眷恋之情。他以深刻的思考和痛苦体验,以沉重而温馨的笔触,写出知青与清平湾穷苦百姓息息相关的命运,至深的苦难、至深的温情和关爱,在当时如天边隆隆的隐雷一样震撼了文坛,将知青文学引向一片开阔天地。1984年4月,史铁生在十多年后坐着轮椅重回延安清平湾,写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一文,还将这篇散记分别作为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代后记,并收入另一本散文集《回首黄土地》中。

也正是在史铁生重回延安那次,我第一次见到史铁生,并有机会自由长谈,故地重游延安革命旧址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我把自己调回延安后搜集的一本手抄本陕北信天游送给了他。他回京后向我索要了一篇新写的散文,后来作品在《青年文学》散文栏上头条发了出来。

后来,他又写出陕北题材的小说《命若琴弦》《黄土地情歌》《插队的故事》,并以《命若琴弦》作为他第二本中短篇小说集的书名,足见他对陕北那段青春岁月有多么深厚的珍爱和感情!他的这些散文、小说选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刚一出版,就签名馈赠与我。每次我到北京都要去找他,不论是雍和宫大街26号院,还是朝阳区新居水碓子东里28号楼,我都曾去过,与他相聚、聊天,他总要问这问那问陕北的许多事。

而一件事,让我更知道了他对陕北、陕北人的深厚感情。

记得那次,我依通信地址找到了雍和宫居民处的他家院门,正好一个老头从院内出来,就问了问史铁生是否住这儿?老头回答说他这几天不在家,然后就上街去了。我茫然,有些失望。站了一会,本也要离开了,看到邻居院门又出来一容貌清瘦的大叔,我就又问了一句史铁生是住这儿吗?大叔看着我,问:你是哪来的?我回答:延安。大叔立刻很热情地说,就在这个院。我问他在家么,大叔说应该在,我头前还看到他了。然后扯着嗓子大声叫:铁生——铁生——,延安有人找你来了!我听到铁生应了一声,然后门“呼啦”一声拉开了。原来铁生坐轮椅不便,门上拴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连在他的轮椅。邻家大叔陪着我到了铁生家才知道,铁生出名后,北京来找的人多了,便找了“不在家”这样一个脱辞借口。不过邻家大叔说,铁生给他们叮嘱,凡是听口音是陕北延安来的他一定要见。路太远,他们来一趟不容易……他们邻居全都知道!

这使我很感动。我相信。铁生在关家庄插队当饲养员时,曾怀里抱着一头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一起合影,那时,他年轻、意气骏爽。难怪他在清平湾中对牛有那么多精细的描写:顶架的老黑牛、红犍牛,舔犊的老母牛,“和牛在一起也可谓其乐无穷,不然怎么办呢?方圆几十里内不见一个人,全是山。偶尔有拦羊的从山梁上走过,冲我呐喊两声。”可看出他对黄土地那一段岁月是多么刻骨铭心!

铁生当年插队在延安辖区比较偏远的延川县,他插队的那个山村关家庄更偏僻,离县城足足80华里。插队时,他与村里老乡关系甚好,以致他回北京双腿瘫痪,村里老乡知道后,纷纷提着布袋褡裢兑换粮票寄给他。铁生后来很有感情地写道:那个年月陕北农民很穷苦,他们寄来的多是陕西省地方粮票,他们不知道陕西粮票在北京没法使用啊!

史铁生确实与有些知青不同,与一些知青作家更不同。他没有那种居高临下、救世主一样傲然看农民的心态,他是把自己融入了这些陕北最底层的人群之中,忧他们之忧,乐他们之乐,休戚荣辱与共。

还有一件事,铁生留给我的印象也极强烈,甚至给我心灵震撼。那就是他顽强的生存意志,达观开朗的精神风貌。想起他,我就想起那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箴言,并对他肃然起敬,从此不再言说苦!

那时我到大城市都喜欢去最大的书店。去北京的次数最多,也就常去光顾王府井那个大书店。那个冬日刚到王府井书店楼前,老远就看见一个坐轮椅的人,转来转去,看样子靠轮椅要绕到高处的入口,对他是有些难!我动了恻隐之心,到他跟前,没想到原来竟是史铁生,头上裹着严严实实的蓝棉帽。他显出特别的高兴:呵呵,天佑我,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你!有人帮扶就方便了。我扶着轮椅,我们缓缓上了斜坡进书店,在里边待了老长时间。他最后买了一本俄罗斯的什么《拖拉机站站长……》小说。

一切记忆犹新,现在怎么突然就去世了呢!离开了我们呢……辞旧迎新,旧的一年就要过去,崭新一年的太阳即将升起来,铁生却没有看到2011年元日初升的太阳!我们再也难以和他谋面了。铁生,你是疏枝立寒冬,笑在百花前……那一天,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我在编者按语中继续写到:今天,在史铁生不幸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我们《延安文学》决定重新选发他反映知青在陕北插队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以表达延安老区人民和延安文学界对他的深切追思和沉痛哀悼。

——史铁生不朽!他是一颗璀璨明亮的星,他会永远和这块哺育他生存方式、负重苦难和超越困境的褐黄色土地倾吐心声亲切相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