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
在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现代教育理念建构过程中,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为了保障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通过具体的教学流程及多元途径充分渗透德育元素,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小学语文融合德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过度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不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这使得传统语文教学不再适合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因此,在融合德育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对语文教材进行探究,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发现自己之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也大有裨益。一方面,教师在实施德育时,若直接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德育只会流于表面,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教材展开深度剖析,对教学会产生新的想法,在实际教学时会采用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德育很重要。一方面,学生和语文教师的联系比较多,语文教学和德育存在一定的共性,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接受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德育,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有利于德育的开展和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情景式教学来挖掘教材的德育教育因素
想要让语文课本对学生的德育意识有所提升,教师还应该注重对课文教材的挖掘,通过创新课堂的方式,利用情景式教学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比如在统编版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重温革命题材的作品《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狼牙山五壮士慷慨赴死、英勇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扮演狼牙山五壮士,他们通过设身处地地演绎,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增强了对文本的阅读能力、还增强了爱国意识。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情景剧,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扮演的感受,其实差不多是文本的大意,比起那种生硬地灌输中心思想,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会主动地去理解人物的内心处境和思想意识,从而和他们达到一定的共情,帮助他们理解文本,提升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先烈的尊敬,从而促进德育教化。
(二)密切联系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无论从语言能力、德育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都离不开生活情境。语言的运用需要结合生活,将语言放置在具象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而德育教育更是不能脱离生活,生活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更易于学生理解与内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符合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及道德意识的提高。
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德育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这篇课文用富有特色的语言,描述了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文内容,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教学内容也不能与生活相联系,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对于过春节并不陌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问题:“你对于过春节有什么感受?在过春节时哪些习俗与课文当中所叙述的情形类似?你认为这些习俗有必要继承下去吗?”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踊跃发言,纷纷描述过春节时自己见到的情境,并且对于春节中贴对联、剪纸、拜年等习俗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德育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有效提升学生德育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来的知识,才能保证学生的良好吸收以及应用。因此,对于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能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德育,这不仅能帮助教师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德育知识,而且能加强学生德育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要能对语文知识及德育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将它们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创新出多样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学生参与活动,保证学生通过活动锻炼到相对应的能力。例如带领学生进行街道的清扫工作,帮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带领学生进行烈士博物馆的参观,帮助学生养成强烈的民族荣辱观;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特殊儿童关爱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礼貌待人,不用有色眼镜看人的习惯,同时对这些儿童进行关照和爱护。
(四)丰富评价主体,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或量化的课堂表现进行结果式的评价。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以及德育教育的目标来看,单一的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并不利于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及德育教育目标。为了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丰富评价主体,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开展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更为具体且真实,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以“演讲”这一口语交际的教学为例,其旨在培养学生撰写演讲稿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演讲稿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演讲活动与评价活动有机结合。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先播放优秀的演讲视频,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然后,教师可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讲解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再让学生以“爱国思想”为主题,进行演讲稿的撰写。
在后续的作文讲评课中,教师可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演讲,其他同学则需要认真倾听,结合自己的观点展开点评。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演讲表现,展开讲解和总结。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以及实践性,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结合学生的评价展开适当的德育。
综上,将小学生的德育和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度语文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通过对德育的全面认识,将德育知识与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创新出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现阶段教学问题的分析,寻找更多解决方法,促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