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的修鞋摊

2025年02月16日

“我记得你,你是电视台的吧?十年前你来拍过我。”

修鞋匠老魏嘴上说着,手上不停。一双开了底的羊皮靴子被老魏粗糙的大手几下摆弄,重现生机,不等旁边的牧民大叔再提要求,老魏已经自顾自地又多缝了几针用来加固。

“不用你说,我都知道。这几针算给你送的,下次再开了你来找我,免费给你修。”

初识老魏,就是在如今老魏修鞋的小摊上,十年后,当年和老魏组团的几个老伙计有的改行了,有的搬进了店里烤上了电暖气,只有老魏还待在巷子口,不分四季地迎来送往。

“我就觉得这挺好,而且老顾客来惯了,我要是走了人家就找不到我了。”像是在证明老魏的说法,牧民大叔点了点头,但这话被搬进店里的同行听到了,一边探出头张望,一边不忘嘲笑老魏。

“什么怕老顾客找不见,我看你就是抠得舍不得。”

老魏扬起了手里的针,作势就要扎过去。

“你知道什么?现在这条街修得这么好,我还进店干什么。”

赶走了来拆台的同行,老魏倒也不在意。重新坐好后,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辩解是对的,老魏有些刻意地清了清嗓子。

“你看,就你身后这个地方,你还记得吧?上次你来拍我的时候,这就是个污水口子,每年夏天有多臭?你再看现在,铺得很平,修得也很完整,等今年夏天你再来,肯定没臭味了。”

2024年,老魏工作的地方——有着近40年历史的“一市场巷子”迎来了时隔多年后又一次整修,针对小巷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功能,乌审旗重点对以往的匝砖路进行了更换,并对周边群众意见较为强烈的地下水管网等进行重新铺设。

经过两个多月的改造建设,一市场巷子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改造污水管网500米、雨水管网300米、自来水管网500米、大暖管网1300米,路面硬化青石板1970平方米。冬天积水成冰、夏天污水横流的“老破小”,摇身一变成了别具特色的步行街。

“你看她嘴硬,现在也后悔得不行。”羊皮靴子的工作圆满完成,牧民大叔穿上试了试,满意地点了点头,老魏也顺势递上了收款二维码。“我这‘宝地’夏天有穿堂风,冬天能晒太阳,政府改造完后这里人更多,我的生意肯定也更好。”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线观察员”,来到乌审旗摆摊的十多年里,老魏自诩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大姐急吼吼地赶到老魏面前,递出了一把钥匙。

“老魏,我姑娘昨天来你这儿配的钥匙,咋还不管用呢?”

老魏接过两把钥匙,细细比对了半天。

“她昨天拿来的时候就说那把钥匙也是配的。我当时就说,你来配钥匙最好还是拿原钥匙最好,用配的钥匙配钥匙,免不了不合适。”

确认了大姐这次带来的钥匙没有问题后,老魏起身,走到了工作台前,几分钟后,老魏反复比较了几次,这才把两把钥匙交还给大姐,并示意这次不收钱。

大姐走后,老魏重新坐下,眯了眯眼。

“这个人啊来这儿也好几年了,我记得她家是吉林人,这几年摆摊摆的生意还不错,就把她家人也喊来做生意了。”

作为一个生意人,老魏的记性极好,近到一市场巷子里的90多家商户,远到和他有过“两面之缘”的客人,老魏都能认识个大概。路上人来人往,也有很多人主动和老魏打招呼。坐在巷子的最南端,老魏仿佛是这里的“守门人”,而巷子里的人,就像是一起工作的同事。

“外地人是越来越多了。”目送着又一个和老魏打招呼的熟人远去,老魏的思绪也跟着那人去向远方。“我刚来乌审旗的时候,也算是赶上了你们本地人说的大建设时期,那个时候乌审旗的外地人就多。到后来,又是这个大企业,又是那个大厂子,这外地人就更多了,有东北的、山西的、四川的……”

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待的时间久了,老魏也把自己当成了小城的一分子,也就忘了自己也是从外地来到乌审旗务工队伍中的一员。

“乌审旗是个好地方,资源多、人也好,憨厚老实、好相处。我看路上的人经常慢慢悠悠的,说明这个地方生活节奏慢,挺适合待的。”老魏安逸地向后一靠。那就是咱们这儿的营商环境挺好的,我接着说。听到了“营商环境”这个词,老魏显然没理解是什么意思。

“环境?环境挺好么,我不给你说了,这个污水口子堵上了,环境可是要好多了。”

久别重逢,老魏也自然而然聊起了那次采访之后的故事。

老魏说,上了一次电视后,他在小圈子里着实火了一段时间,很多一起练摊的熟人都来找他打趣,人群里有起哄让他请客的声音,也有说他成了名人的声音,还有人吵吵着让老魏把大家这些年摆摊遇到的困难搜集起来,等下次采访的时候一起反映上去。

“还没等你再来采访我,政府就关注到了我们这帮人,又是给我们弄便民摊点,又是给我们找集中经营区。也让我去,我说我不走,人家也没难为我,文明执法嘛。”

老魏指了指铺在地上的一块塑料布,布面已经有些发白,按照他的说法,上次的采访结束后,在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提醒下,他专程找来这么一块布铺在地上,以免因为工作的原因把原本的地砖弄脏,也正是因为这个承诺,才“守住”了这块“宝地”。时隔多年,他也依然记得这个提醒,一直把“搞好个人卫生”当作摆摊营业的“头等大事”。

“咱服从管理,不给人家添麻烦。再说了,这个弄得干干净净的,人来了一看也愿意和你做生意。”

城市的文明带动着老魏的文明,老魏也用自己的文明支持着城市的改变。遇到工期比较长的营生,老魏总是邀着客人到旁边哥哥开的店里少坐,生怕服务过程中怠慢了每一个客人。

老魏说,前段时间一市场巷子封闭施工时,歇业在家的他决定回一趟老家。在家的两个月里,虽然每天陪着孙子怡然自得,但心里始终担心着自己这块“宝地”和留在“宝地”的大件家伙事。两个月后,满心忐忑的老魏接到了施工完成的通知,第一时间赶回现场的他,见到了更甚从前的“新家”。负责接待他的社区负责人不仅邀请老魏现场提要求,还主动为他进行了布置。

“人家社区也没把我当外人。”回忆至此,老魏脸上的踏实更明显了。

临分别时,老魏说起了自己的打算。“生意慢慢做起来了,加上这么多年待下来,对这个地方、对这儿的人也有感情,趁着还能做得动,多挣点是一点。”

春天来了,而属于修鞋匠老魏的春天,已经到来。

关闭